校企合作网欢迎您
入库院校
1567所
毕业生
286553人
入库企业
3027家
需求岗位
216291个
今天是:

院校资源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资源库

北京科技大学(只有座机)

学校性质: 公办
办学层次: 本科院校
在校人数: 10000以上
学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学校简介

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首批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首批“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高校

首批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

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全国高校一直名列前茅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历史沿革

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部分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学校在国家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弧形连铸机、工业机器人诞生在北科大,中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的壳体材料由科大人研制设计,北科大还完成了中国第一台十万次每秒以上晶体管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设计。

人才培养

建校六十七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范长龙、郭声琨、刘晓峰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38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中国一重、鞍钢集团、宝武集团、中国铝业、中国五矿、中国钢研和中国黄金等国家特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

学术科研

学校学术科研平台丰富,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5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特别是2007年,学校作为第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2018年12月底,共申请专利7812项,授权专利4630项;有2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76项。2018年学校7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并列全国高校第8位。2019年学校位列QS世界大学排行榜第462位,进入全国高校前20。同时在软科2019“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学校冶金工程学科再次排名世界第一。

学科体系

学校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和工程硕士等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3个本科专业。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2017年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第四轮学科评估,冶金工程、科学技术史获评A+,材料科学与工程获评A),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力学、物理学、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器件、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等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

师资力量

学校教职工总数3368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504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814人,其中专任教师1836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双聘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双聘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5人、青年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4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1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03人。

国际交流

学校坚持全球维度、高端定位、深度合作、引领发展的方针,建设以学校交流为平台、以教师合作为主体、以学生交流为促进的全方位国际合作框架,助力提升学校学科、教学及科研水平。学校瞄准世界前沿,加强国际合作,先后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英国牛津大学等170多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

校企合作方案

A 雇主品牌建设

A1 企业深度宣传

利用学校“就业信息化系统”重点企业宣传模块,添加学校推荐意见,360度展示企业基本情况、行业发展、企业环境、员工发展、薪酬福利等信息,引导学生到企业就业。

A2企业招聘日

针对重点用人单位,设立“企业招聘日”,通过企业HR与就业教师面对面、举办求职季公开课、召开专场宣讲会等贯穿全天的活动设计,加强企业宣传。

A3企业俱乐部

和重点单位共建“企业校园俱乐部”,为企业定向培养和储备校园人才,承办企业雇主品牌推广和校园招聘活动,搭建校企对接平台。

A4企业奖学金

通过设立“企业专项奖学金或助学金”,通过对教授、学生工作者、学生社团、班级和学生个人进行奖励,彰显企业社会责任感,增强企业雇主品牌影响力。

A5企业沙龙

邀请企业HR担任“生涯规划导师”,参与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活动,解读行业发展和企业招聘情况,帮助学生树立意识、提升能力。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宣传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品牌。

A6企业开放日

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到企业参观交流,通过参观企业、和HR以及校友座谈交流等形式,增进学生对企业的直观认识和了解,提前确立求职目标。

B 校园招聘服务

B1信息发布

学校建立了及时有效的“扁平化”就业信息发布渠道,通过就业信息系统、微信公众号、户外电子屏、海报、展板、双选会会刊等多种形式,实现就业信息的定制化发布。

B2专场宣讲会

学校面向招聘单位提供多媒体宣讲场地,由专业学生助理团队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招聘服务,确保单位招聘效果。

B3行业、地区和集团双选会

学校拥有700平米的大礼堂,可搭建50余个标准展位,可承办集团公司和地区的专场组团招聘会,并定期举办分行业的专场双选会,发挥组团招聘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

B4 大型双选会

学校拥有2400平米的高规格奥运场馆,可搭建200余个标准展位,每年举办“实习生、校友企业、秋季双选会、春季双选会”等四场大型双选会,为毕业生和企业集中提供双选平台。

B5 定向推荐

学校可为按照企业要求提供一对一定向推荐服务,建立“毕业生求职信息库”,通过院系就业老师、毕业班辅导员,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推荐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极大的提升招聘的效率。

C 校企、校地深度合作

C1就业实习基地

通过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稳固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和输送方面的合作,学校目前已建成100余家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C2研究生科技服务团

学校每年选拔若干支由研究生组成的科技服务团,奔赴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交流,双方可在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攻关、企业管理上开展深度合作。

C3博士生挂职锻炼

学校选派优秀博士生,赴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充分发挥学校人才智力优势,推动校企、校地合作。

C4协同创新

校企加强科研项目对接、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同申报课题、人才柔性引进等形式,形成协同创新效应。

合作模式

毕业生或实习生直接输送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培养短期工或寒假工顶岗实习或工学结合校园招聘会

院校安置或实习情况

专业名称 安置或实习人数 男女比例 安置或实习时间
各专业总人数 6607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