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大学
学校性质: 公办
办学层次: 本科院校
在校人数: 10000以上
学校地址: 广西柳州市东环路268号
|
|
学校简介
广西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专业涵盖工、管、理、医、经、文、法、艺术、教育等9大学科门类,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管理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坐落在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广西工业支柱和广西第二大城市---柳州市。今天的柳州既是国家生态宜居、优秀旅游和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西南工业重镇和广西工业中心,其工业总产值占广西工业的近1/4。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拥有上汽、一汽、东风、中国重汽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基地,成为中国汽车制造5强城市和汽车产业七大示范基地。2014年汽车年产量超过200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近10%。柳州还是国家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国家技术创新、全国科技经济体制综合配套试点城市,被誉为中国经济转型示范城市、中国最具创新力、最具竞争力的特色经济城市。
学校现有东环、柳石和柳东(规划建设中)3个校区,占地面积近4700亩;面向全国27个省(区、市)招生,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留学生共25000余人;设19个二级学院,19个研究所(中心),4个附属医院,76个本专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344人,一批教师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广西专家、广西八桂名师、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柳州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级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建)、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广西协同创新中心、广西校企校地共建科研平台、广西及高校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治区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30多个教学、科研平台,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近万元。
学校2013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现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建设一级学科;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优质专业10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9个,自治区精品课程21门。近五年以来,学校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0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0余项,获专利授权1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近4000万元。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依托与柳州市政府和各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的董事会制度,实现校、市相融,产、学、研紧密结合,形成了“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成为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一极。学校与柳州市相关部门和柳工、柳钢、东风柳汽、上汽通用五菱、两面针、花红药业、市人民医院等一大批中国500强及现代化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了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所、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20多个科研平台和30多个校企共建科研、创新团队以及300多个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在校市共建、教学服务、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全面和深度合作。近几年来,我校教师研发的50多项科研成果,被广泛用于汽车、机械、建筑、制糖、电子、化工、国防、城市规划等相关行业和单位,实现利税超亿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围绕社会需求和追求卓越的人才定位,着力培养务实创新、诚实仁爱并具国际视野的专业领域骨干。学校紧扣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设置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建立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汽车、机械、医疗、建筑、金融、电子、通讯、化工、食品等行业专家、工程师受聘为学生授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与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韩国又石大学、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等国外高校进行合作培养,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能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升学生素养、能力和竞争力。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数学建模、智能汽车设计、机器人设计、结构设计、软件设计、化工设计、国际贸易技能、财务决算网络、艺术设计、英语演讲翻译等学科类大赛和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攀岩、手球等文艺、体育竞赛中屡获佳绩,名列广西高校乃至全国高校前茅。
学校环境优美,校园文明和谐,是柳州市命名的“花园式单位”,获得了“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全国“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也是广西唯一连续10年荣获“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的本科院校。
如今,广西科技大学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学校将深化改革,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国际教育,不断提升办学层次、水平和特色,力争建设成国内先进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成为柳州乃至广西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制高点、产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服务地方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合作模式
院校安置或实习情况
专业名称 | 安置或实习人数 | 男女比例 | 安置或实习时间 |
机械工程学院 | 28 |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38 |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41 | ||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 14 | ||
管理学院工业工程 | 2 | ||
企业管理 | 29 | ||
管理学院汇总 | 31 | ||
汽车与交通学院 | 17 | ||
理学院 | 7 | ||
外国语学院 | 17 | ||
财经学院财务管理 | 43 | ||
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 | 72 | ||
财经学院国际商务 | 38 | ||
财经学院会计学 | 87 | ||
财经学院金融学 | 87 | ||
财经学院经济学 | 78 | ||
财经学院汇总 | 405 |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 | 66 |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69 |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 | 55 |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 | 62 |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 | 115 |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汇总 | 367 | ||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 | 77 | ||
管理学院工业工程 | 72 | ||
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 | 73 | ||
管理学院市场营销 | 34 | ||
管理学院物流管理 | 75 | ||
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0 | ||
管理学院汇总 | 371 | ||
国际教育学院软件工程 | 62 | ||
国际教育学院汇总 | 62 | ||
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 | 59 | ||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 | 273 | ||
机械工程学院汇总 | 332 | ||
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 80 | ||
数字媒体技术 | 37 | ||
通信工程 | 74 | ||
物联网工程 | 36 | ||
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汇总 | 227 | ||
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 | 74 | ||
理学院应用统计学 | 72 | ||
理学院汇总 | 146 | ||
汽车与交通学院车辆工程 | 82 | ||
通学院工程力学 | 36 | ||
学院交通运输 | 39 | ||
交通运输(汽车电子技术与检测诊断方向) | 41 | ||
汽车服务工程 | 41 | ||
学院物流工程 | 39 | ||
汽车与交通汇总 | 278 | ||
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 | 71 | ||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纺织工程 | 33 | ||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 | 69 | ||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 | 35 | ||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 | 74 | ||
生物与化学工程应用化学制药工程 | 37 | ||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汇总 | 288 | ||
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30 |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 | 75 |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 | 76 |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 | 43 |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 | 198 |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汇总 | 392 | ||
外国语学院英语 | 60 | ||
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 | 54 | ||
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 | 30 | ||
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环境设计 | 64 | ||
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视觉传达设计 | 58 | ||
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音乐学 | 20 | ||
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汇总 | 226 | ||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车辆工程 | 62 | ||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31 | ||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会计学 | 29 | ||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机械工程 | 214 | ||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交通运输(汽车电子技术与检测诊断方向) | 38 | ||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汽车服务工程 | 119 | ||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土木工程 | 67 | ||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汇总 | 560 | ||
医学院护理学 | 43 | ||
医学院药学 | 82 | ||
医学院汇总 | 125 | ||
总计 | 38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