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的关键是要素的融合 |
[ 发布时间:2019-11-26 | 浏览:15195次 ] |
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职业教育来说,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然是薄弱环节,不少地方的产教融合还停留在理念上,校企合作则停留在浅层次的就业合作上,育人环节的合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一些职业学校对产业的发展贡献率较低,对产业的支撑度和依赖度都不高。产业与教育两张皮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更难说相互融合发展了,因此需要化大力气推进和“深化”产教融合。产教之所以融合不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产教之间的要素没有有机地融合。因此,职业教育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抓住关键环节,增强各要素融入产业发展的能力。只有产教诸要素融合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就真正发生了。 那么,当前产教之间有哪些要素需要融合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专业融合是基础,教学融合是重点,师资融合是关键。
首先是专业与产业的融合 专业是职业学校的基本要素,是产业变化的晴雨表,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变化往往可以观察到一段时期的产业变化。所以,专业与产业是紧密相联,换句话说,专业对接产业是产教融合的基础。如果专业设置与产业脱节,产教融合就失去了根基,所谓的产教融合也就无从谈起。 目前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专业设置脱离产业。什么样的专业好招生就开设什么专业,盲目跟风,完全忽视产业特别是区域产业对技术技能型的需求。二是专业繁多。一些学校开设了不少专业,有的甚至几十个专业,表面看上去对接产业广泛,实际上什么产业都没有对接好,让学校失去了特色。职业学校的特色很大程度取决于专业特色,专业特色又往往来源于产业特色。一所缺乏专业特色的学校一定对接产业不明显,不深入。严格来说,职业学校不应该是综合性的,而是具有产业特色的“专科”学校。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往往从校名就可以判断它对接了什么产业,具有什么特色,这也是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学校和综合高中的所在。三是专业简单对接产业。一个大的产业往往是由系列相关产业组成的产业集群,而很多学校往往只有一个或两个专业对接产业集群的某一个或两个产业,在产业广度上对接远远不够。此外,一个产业从研发到生产、销售、售后维修,往往是一个较长的产业链条,而我们的学校往往只对接其中一个环节,造成产业人才需求断节断链。可以说,如此的专业对接产业是不完整的,不健全的,即使有产教融合也是残缺的产教融合。因此,对应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建设专业集群,系统培养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形成办学特色,在当前尤为重要。
其次是教学与产业融合 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只是产教融合的必要条件。对接只是融合的基础,只有对接,没有教学环节的融合,根本算不得真正意义的产教融合,顶多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连接。 教学诸要素与产业的融合,重点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融合。职业教育严格来说应该是职业资格或者是职业能力的教育,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来自职业标准,教学内容要求对接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标准是从业人员一般要求,专业教学应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与此同时,专业教学还要及时关注行业、企业新发展、新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因此,有人主张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要采用活页式的教材是不无道理的,其目的就在于方便教学中随时更新教学内容,防止一本教材管十几年。 二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严格来讲,专业技能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习者在实践中练会的。教师教的只是程序性知识,即可以言传的明言知识,而更多的不可言传的意会知识只能靠学习者在反复练习中体会、琢磨而习得。因此,工作技能形成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在工作场所中的“做中学”。要掌握专业知识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必须深入生产一线观察、了解。教师只有熟悉了所教专业对应岗位的生产过程,才有可能将生产过程引入教学过程,并按照生产过程安排教学过程。如果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是评价方法与产品验收方法融合。企业生产成果最终体现在产品上,。产品的质量决定生产过程的效率。同样,职业教育很多专业的学习可以通过学生作品来呈现学习结果与学习效果。因此,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评价要推广以作品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引入企业产品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作品评价,不但可以检验学生作品是熟练掌握产品技术标准,而且还可以通过作品完成的程度透视出学生学习过程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从而将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渗透到具体的学习过程,避免空洞的说教。作品评价是专业教学融入产业、融入生产过程的重要标志,应该大力推广。在这方面,美术类专业早有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三是教师与产业融合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同样,产教融合的决定因素也是人。从学校方来说,专业融合、教学融合都是产教融合的基础,师资才是产教融合的关键因素,即产教融合的关键是师资与产业的融合。笔者调研时发现,有一所学校对接当地产业非常紧密,其中陶瓷专业与当地企业合作非常好,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经常到学校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校培养自己企业需要的人才,学校专业老师也经常深入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据该专业教师介绍,有家企业烧制陶瓷时,釉面总是起橘皮皱,学校专业教师通过分析后,帮助企业顺利解决了这个难题。因此,学校专业老师深受企业欢迎,企业一有技术难题就找学校老师一起研究解决,真正形成了企业离不开学校、学校离不开企业的鱼水式关系。可见,校企合作并不完全是“企业冷学校热”,企业不“热”是因为学校没有找到校企合作的共同利益点。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这个共同点就是技术合作。在这方面,本科院校特别是一些重点本科院校往往比职业学校做到更好。他们不但可以提供技术指导,而且还能帮助企业研发产品、开发产品,实现更高层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这个角度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非职业教育的专利,只是目前职业教育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深入,因此需要大力“推进”。不“推进”就会边缘化,就会远离产业,从而背离职业教育初心。职业学校要致力于专业教师素质的提高,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研发新的产品,这样校企合作才会真正进入深度融合深度发展阶段。
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9年第3期)何文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