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9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 |
[ 发布时间:2020-05-26 | 浏览:28831次 ] |
1.基本情况 1.1规模情况 1.1.1学校数量。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234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9所,中等师范学校2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职业高中学校(包括区县职教中心)200所,附设中职班48所(不计校数)。近三年来由于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学校数量有所减少。
2018年,全省普通高中471所。其中,完全中学198所,高级中学23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41所,特殊教育学校65所,工读学校1所。普通高中学校数量较中等职业学校多一倍。
图1-1 近三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数变化
数据来源:《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6-2018)》
表1-1 陕西省各地市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分布情况
1.1.2在校生数。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共233336人,其中全日制学生233221人,非全日制中职学生 115人。普通中专学生55078人,成人中专学生428人,职业高中学生177830人。 图1-2 2018年全省在校生构成
数据来源:《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8)》
1.1.3校均规模。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校均规模997人。延安市、商洛市达到了国家规定的1200人(《中等职业 学校设置标准》)的校均规模。商洛市校均规模最大,连续三年均超过1700人。 图1-3 各地市2018年年校均规模
数据来源:《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8)》
1.1.4类型办学情况。经过资源整合,近三年来,全省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活力逐渐增强。
图1-4 近三年全省公办、民办学校与普通高校附设中职班招生数及在校生变化
数据来源:《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6-2018)》
表1-2 2016-2018年陕西省各类中职学校招生数占比
数据来源:《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6-2018)》
表1-3 2016-2018年陕西省各类中职学校在校生数占比
数据来源:《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6-2018)》
1.1.5全省各地市百万人口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占比。由于自然人口出生率下降,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百万人口 占比由2017年的68%下降到2018年的60%。 图1-5 全省各地市百万人口中中职学生占比
数据来源:《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7-2018)》《陕西统计年鉴2017-2018》
1.2结构情况 1.2.1招生情况。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82498人,普通高中招生232057人,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职普比为0.32,招生职普比为0.36。由于生源减少,与2016年、2017年相比,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有所减少。 图1-6 近三年全省职普招生数变化
数据来源:《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6-2018)》
1.2.2毛入学率。与2016年、2017年相比,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毛入学率有所降低。 图1-7 近三年全省中职学校毛入学率变化
数据来源:《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6-2018)》
1.2.3毕业生情况。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共84877人,除去1054名其他各专业毕业生外,共有16 个专业83823名毕业生,其中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教育类和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最多,分别占21%、14%、14%、13%、12%,并且人数均超过万人。
数据来源:《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8)》
1.2.4毕业生获取资格证书情况。根据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为84877人,其 中63690名学生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占75%。与2016年和2017年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比较大体持平。2018年各专业毕业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见图1-9。 图1-9 2018年全省中职学校各专业毕业生数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数据来源:《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8)》 1.2.5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接近四成。2018年全省共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84所,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的36%,主要集中在西安、咸阳、渭南等市。 图1-10 2018年全省民办中职学校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8)》
1.3设施设备
2018年底的数据显示,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均设施设备逐渐完善,生均教学仪器设备配置、生均纸质图书、信息化教学等指标保持增长态势。全省中等职业具有学校产权的占地面积为9710834.33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为41.62平方米,超过国家标准的生均3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01083.61万元,其中教学实训仪器设备资产值138027.53万元,当年新增教学实训设备价值10890.94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5915.40元,同比上年增长8.93%,超过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生均3000元上限;纸质图书共计7699219册,当年新增373132册,生均33册,同比上年增长5.10%,超过国家标准的生均30册;计算机台数共计145937台,其中教学用计 算机51788台,生均0.22台,超过国家标准的生均0.15台;网络信息点数36445个,其中无线接入11705个,占32.12%,上网课程849门,数据库2247942个,电子图书434161册, 音频视频资料71477.23小时,2018年接受过信息技术相关培训的专任教师4449人次,信息化工作人员1469人。2017-2018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情况的统计如下(见表1-4、1-5)。
1.4教师队伍
1.4.1基本情况。2018年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有教职工18590人,其中专任教师14047人,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数的75.56%。专任教师中文化基础课教师6848人,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7199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33336人,生师比为16.61:1, 由于招生人数的下降,生师比与2017年的18.77:1和2016年的17.96:1相比较,有了明显的下降。(见表1-6)。
近三年来,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逐年提高,但与国家规定的30%标准仍有一定的差距。
表 1-6 2017年-2018年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2017年-2018年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
图1-11 2016-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情况
数据来源:《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6-2018)》
图1-12 2016-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
数据来源:《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6-2018)》
图1-13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逐年提高
数据来源:《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6-2018)》
1.4.2教师队伍结构。从学历结构看,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6人,硕士研究生95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为6.86%;本科11825人,占比84.18%。另外,聘请企业行业及外校教师657人(见表1-7)。
从职称结构看,专任教师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0人,占比0.21%;副高级2706人,占比19.26%;中级5889人,占比41.92%;初级及以下5422人,占比38.6%(见表1-8)。
表1-7 2017年-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结构情况
(数据来源:2017年-2018年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
表1-8 2017年-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结构情况
(数据来源:2017年-2018年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
1.4.3专业教师结构分布。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编制内专任教师14047人 ,其中文化基础课教师6848人,占48.75%;专业课教师6255人,占44.53%;实习指导课教师944人,占6.72%。2016-2018年文化课与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分别为 41︰59、47︰53、48︰52,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占比有所下降,各专业大类专业教师分布情况(见表1-9)。
图1-14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比例
数据来源:《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6-2018)》
表1-9 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编制内专业课教师分布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2017年-2018年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
1.4.4专任教师接受培训情况。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实际完成各层次教师培训41645人次,同比上年增长22067人次,增幅为112.71%。其中校本培训增加17757人次,县级培训增加2582人次,地市级增加 1523人次,省级增加987人次(见表1-10)。
表1-10 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接受培训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2017年-2018年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
2.学生发展
2.1立德树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课程教学、实习实训、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志愿服务、职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的开展,丰富德育实践活动,推进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加强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继续开展专业能力研学比赛,提高班主任整体育人水平;同时,挖掘德育资源,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和中职特点的德育课程模式,德育教育序列化,取得一定成效。 2.1.1推进“文明风采”,展示中职生风采。根据《关于印发〈第十四届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方案〉的通知》,各地市和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经过学校初赛、市级预赛,共推荐5436件作品参加省级复赛。经专家评审,共评出一等奖282名,二等奖815名,三等奖1086名,优秀奖1619名,优秀指导教师奖538名,优秀组织奖22个。并选送113 件作品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优秀作品展示,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等3所学校的学生作品在全国文明风采优秀作品展上展示。2018年4月,陕西省教育厅发文对获奖单位、选手和优秀指导教 师予以表彰。6月23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的全省第十四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作品展演活动举行,全省展演尚属首次,反响热烈,充分展示了近几年“文明风采”活动成效和中职学生精神风貌。省教育厅领导到会并发表讲话,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组织举办学生竞赛活动对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2.1.2加强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提高班主任育人水平。把班主任能力提升作为中职立德树人质量推进的着力点,是全 省中职德育探索和研讨的主题。2018年11月28-30日,“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讨会暨第二届班主任专业能力研学提升活动”在城固举办,活动由陕西省 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陕西省中职德育教学研究中心组理事会和汉中市教育局协办,城固县教育局、城固县职业教育中心承办,省教育厅职成处领导出席本次活动并发表重要 讲话,全省160多所中职学校分管校长参加研讨活动,35位班主任参加了专业能力研学比赛,5位班主任获得一等奖。与会专家学者及各市县优秀班主任所带来的主题报告和经 典案例,得到了广泛分享和传播。城固县职业教育中心向与会代表们展示了校园思品文化、经典红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等诸多元素构筑起来的浓郁的以德育人的校园文化氛 围,并以“德技双馨 丝路追梦”为主题,推送了一台“城固县职教中心德育成果汇报展演”。 2.1.3结合地域文化,打造特色德育模式。岐山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秉承"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挖掘德育资源更新德育思路,开创一条“周礼文化进校园”的德育模式。以“亲近国学经典,传承周礼文化,提高人文素养“为主 题的经典诵读进课堂活动,把国学经典诵读设为学生的必修课。每天第一节课为国学经典诵读课,每周前四天以班为单位组织诵读,周五早在教学楼前进行全校集中诵读。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感悟经典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完善人格,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传承优秀周文化中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以德治校、改革活校、教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办学理念,实施雅言、雅行、雅思、雅量、雅趣、雅致为主要内容的周礼优 秀文化传接。积极推进1166德育教育模式。即通过构建一个载体丰满的德育体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德育团队;开展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人文素养等六项教育;实施形式多样的课堂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的六大育人工程;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德育之路。在承办全省中职学校德育研讨会暨首届班主任基本功选拔赛期间,岐山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周礼文化进校园”德育主题活动成果展演,得到与会成员的一致好评。
陈仓区职业教育中心,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制订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主线;抓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个重点;建设班主任、教官、学生干部三支队伍;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礼仪、专业技能和身心成长四个方面素质”的德育工作思路。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开展德育序列化教育工作,全方位实现课堂蕴德、文化润德,读书养德,教育明德活动。每天早操后坚持诵读《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持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每周二、周四晚自习,对全校学生开展以“明德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序列化教 育工作,先后开展《感恩教育》《我们的节日》《如何做一个高品质的淑女》《做一个自信的人》《沟通的艺术》《九九重阳节,浓浓爱国情》《爱护公共财物》《了解青春 期烦恼,做快乐阳光女孩》《学习时代楷模,传承爱国精神》等教育活动。
2.2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彰显自身特点和引领办学方向的必然载体,更是学生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积极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除专业实习、实训外,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教育,不断创新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实习实训为载体的“做中学,学中做”兴趣,激活学生内在的劳动的需要和动力,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2.2.1劳动教育进课堂,增强劳动意识。商洛市镇安县职业教育中心将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教学、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制定计划,确立目标,设计形式,以参观领悟、实践体验、集体培训、手工制作等活动,涵盖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有效增强了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使学生在流汗中感受劳动的内涵,在出力中领会劳动的技能,在过程中懂得劳动的崇高。
2.2.2劳动教育进校园,养成行为习惯。陈仓区职业教育中心对学生实行准 军事化管理,从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劳动意识。学习军队内务,实行统一标准化内务管理,严格宿舍内部管理;推行宿舍卫生打扫制度,门庭、楼道、宿舍、楼梯、厕所轮流打扫,实行星级标准,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以来,优势明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文明意识、生活能力、卫生习惯、 劳动观念得到普遍改善,纪律意识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2.2.3劳动教育进社区,展示职教风采。汉中市以“职业教育活动周”为契机,组织开展职业体验、发展成果展示、爱心志愿服务等活动,宣传职业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很好地劳动教育。勉县职业教育中心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组织师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开展家用小电器维修、汽车四液检查、汽车故障诊断、计算机维修等多项惠民服务和办学成果展演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增强获得感,展示中职生风采。宁强县职业教育中心邀请了该校获2018年全国第五届“TCL希望工程烛光奖(创新奖)”和“马云乡村教师奖”的原幼教专业毕业生张翠琴回校作专题讲座,分享专业成长体会,培养学生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举办“便民服务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志愿者到县老院进行了送温暖慰问服务;组织学生走进校企合作企业,了解专业人才需求规格,体验实际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职责要求。
2.3综合素质
根据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报送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文化课合格率为93.40%,同比上年94.59%略有下降;体质测评平均达标率94.41%,同比前年95.54%下降了1.13%。毕业生取得资格证书率为75.04%,相比较2016、2017年大体持平。 图2-1 2017-2018年文化课、体质测评合格率及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比例
(数据来源:各市区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2017-2018年陕西省教育统计年鉴)
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引领,以建设学校思政团队和 提升班主任能力为支点,以发展校园社团组织为抓手,通过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经典诵读活动等平台,推动素质教育延伸到技能实训、社团活动、宿舍管理、第二课堂等各个校园活动中,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018年由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 “爱我中华 魅力职教”经典诵读 活动,得到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的积极响应,在5个月的时间里,各地市推荐提交学生作品66件,教师作品43件,经过省级复核、网络投票、专家评审,评选出8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6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12月7日,获得一等奖的8个作品在全省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展演,集中展示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成果。活动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营造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展示中职学子风采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了职教文化自信。
2.4技术技能
根据各地市质量年度报告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测试抽样显示,2018年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为96.47%, 较上一年提升1.47%。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对接省、市技能大赛,在校内广泛开展学生技能训练和赛事活动。同时以学生社团建设为抓手,以开展活动为载体,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搭建平台,促使学生在专业技能、文化素养全面提升。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举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是引领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大国工匠”的重要举措。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于3月12日至23日在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4个市的12个赛点学校完成了43个项目 的竞赛。参加此次技能大赛的共有15个市(区、县)的110所中等职业学校、省属14所中等职业学校和27所技工学校的1757名选手,经过激烈的角逐和技能比拼,共评选出获奖 选手一等奖183名、二等奖346名、三等奖523名,优秀指导教师奖136名,优秀组织奖12名,特别贡献奖2名。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于5月6日至6月30日在天津等主(分) 赛区分别举行。陕西省推荐171名选手参加了26个中职组常规赛项的比赛。经过参赛学校、选手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9项二等奖和15项三等奖的成绩,国赛获奖选手人 数及奖项等次都较上一年有所提升,二等奖较2017年增加6项。通过大赛,有效检验和促进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改革和实训条件的改善,充分展示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成果,给师生以学习交流的机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促进校际之间、校企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和合作,营造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内外发展的良好氛围。
2.5就业质量
2.5.1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发布的《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全省教育系统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上报的毕业生共61925人,就业人数60766人,就业率为98%,其中直接就业人数33042人,平均对口就业率为69.7%。与2017年相比,毕业生总数减少,就业人数增加,就业率提高3%,对口就业率下降5.3%。 2.5.2就业去向分布情况。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为19863人,占就业人数的32.1%;合法从事个体经营 的毕业生数为5511人,占就业人数的8.9%;通过其他方式就业毕业生数为7668人,占就业人数的12.4%;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数为27724人,占就业人数的44.8%。相比上一年,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和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人数增加,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比例接近一半(见图 2-2)。 图2-2: 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
(数据来源: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分析报告)
2.5.3直接就业学生情况。
2.5.3.1就业产业分布情况。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826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5.5%;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数为9442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28.6%;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21774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65.9%。
2017年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为3278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9.52%;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为9860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28.62%;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19717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57.24%。与2017年相比,从事第一产业比例从9.52%下降到5.5%,下降4.02%;从事第二产业比例大体持平;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大幅增加,2018年从事第三产业人数比例已经达到了65.9%,比2017年提高8.66%,表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第一产业就业比例有所下降,在第三产业就业成为 主阵地。
2.5.3.2就业地域分布情况。在本省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8514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56.0%;到异地 就业的人数为14501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43.9%;到境外就业的人数为27人,不到就业人数的0.1%。与上一年相比,到异地就业比例有所增加,从39.16%增加到43.9%。
2.5.3.3就业地点分布情况。在城区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6938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81.5%;在镇区 就业的人数为5331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16.1%;在乡村就业的人数为773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2.3%。城区是中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地,从2014-2017年的75%左右增加到2018年的81.5%,乡村就业比例继续减少,从2017年的6.07%下降到2.3%。
2.5.3.4就业渠道情况。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人数为25526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77.3%;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人数为2985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9.0%;通过其他渠道就业的人数为4531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13.7%。
2.5.3.5就业合同情况。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合同签订情况见图2-3。有31958名就业学生签订了劳动合同,占直接就业人数的96.7%。其中签订1年及以内期限就业合同的人数为15549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47.1%;签订1-2(含)年期限就业合同的人数9894人,占直接就业 人数的29.9%;签订2-3(含)年期限就业合同的人数为4480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13.6%;签订3年以上期限就业合同的人数为2035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6.2%。
图2-3 2018年陕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合同签订情况
(数据来源: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分析报告)
2.5.3.6起薪情况。直接就业的毕业生起薪情况见图2-4。起薪1000元/月及以下的人数为101人, 占直接就业人数的0.3%;1001-1500元/月的人数为2144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6.5%;1501-2000元/月的人数为6243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18.9%;2001-3000元/月的人数为 12941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39.2%;3000元/月以上的人数为11613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35.1%。
图2-4 2018年陕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起薪情况
(数据来源: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分析报告)
2.5.3.7社会保险情况。直接就业的毕业生社会保险情况见图2-5。没有社保的人数为4228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12.8%;享有三险的人数为9937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30.1%;享有五险的人数为8188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24.8%;享有三险一金的人数为4823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14.6%;享有五险一金的人数分别为5866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17.8%。
图2-5 2018年陕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社会保险情况
(数据来源: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分析报告)
2.5.3.8就业满意度情况。毕业生中就业满意度调查“无法评估”“不满意”“比较满意”“满意”“非常满意”的人数分别为7468人、766人、12199人、25766人、15726人,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12.1% 、1.2%、19.7%、41.6%和25.4%。
2.5.4各专业大类就业情况。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划分的19个专业类别标准,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19个专业大类的就业情况见表2-1。
表2-1 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布
(数据来源: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分析报告)
从毕业生数看,2018年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生人数最多,为1229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9.9%;其次是医药卫生类,毕业生人数为1046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6.9%;毕业生人数最少的是司法服务类,毕业生人数58人,不到毕业生总数的0.1%。
从就业学生数量看,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为12114人,占就业学生总数的19.9%;其次是医药卫生类,毕业生就业人数为10090人,占就业学生总数的16.6%;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少的是司法服务类,就业人数少于毕业生就业总数的0.1%。具体情况见图2-6。
图2-6 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大类毕业/就业学生数
(数据来源: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分析报告)
2018年陕西省中职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8.0%,其中资源环境类、石油化工类、司法服务类、旅游服务类、休闲保健类、财经商贸类、能源与新能源类就业情况较好,就业率均在99%以上。就业率最低的是体育与健身类专业,为86.4%。具体情况见图2-7。 图2-7 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大类就业率
(数据来源: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分析报告)
从对口就业率看,全省平均对口就业率为69.7%。其中,休闲保健类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最高,为98.7%;轻纺食品类、旅游服务类、交通运输类、资源环境类等5个大类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均高于80%;能源与新能源类、石油化工类、司法服务类对口就业率低于60%,其中司法服务类对口就业率为 0。具体情况见图2-8。
图2-8 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大类对口就业率
(数据来源: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分析报告)
2.5.5毕业生就业特征分析。
2.5.5.1毕业生总数持续减少。由于近年来陕西省中职学校招生人数持续下降,导致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61925人,比2017年减少近两千人。
2.5.5.2毕业生向第三产业转移。2018年直接就业的学生中,65.9%的学生进入第三产业就业,比2017年多5.9个百分点;进入第一产业和二产业的毕业生分别占直接就业学生的5.5%和28.6%,分别比2017年低4.5和1.4个百分点。
2.5.5.3毕业生待遇和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18年直接就业的学生中,起薪在2000元以上的学生占总数的74.3%,比2017年高出10.6个百分点;社会保险覆盖的毕业生占直接就业人数的87.2%,比2017年高出6.9个百分点。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建设
3.1.1专业布局
根据《陕西省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省内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势,陕西省动态调整2018年三大产业各专业大类招生人数,招生 总数为77714人,为省内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招生情况详见表3-1: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加工制造类、教育类、医药卫生类等5个专业大类的规模较大,其中信息技术类人数占总数的25%,交通运输类占总数的16%,加工制造类占总数的12%,教育类占总数的11%,医药卫生类占总数的10%,司法服务类暂停招生,专业格局与陕西省经济社 会发展相匹配。
2018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在19个专业大类中,规模排在前5的专业大类依次是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加工制造类 、教育类、医药卫生类,分别占总人数的24.94%、15.82%、12.39%、11.59%、10.34%,与2017年学生分布基本相同。其中信息技术类专业中主要是准备参加普通高等学校职业 教育单独招生的学生,在县级职教中心中居多;交通运输类专业中主要是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医药卫生专业中主要是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办的护理专业学生,教育类专业中主要 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排名靠后的5个专业大类分别是司法服务类、轻纺食品类专业、公共管理与服务类、能源与新能源类、资源环境类。
表3-2:2017-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分专业大类在校生情况
(数据来源:2017-2018年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
3.1.2专业调整
2018年省教育厅出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严格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设置调整专业,通过教育部职业 教育专业信息平台,扩大了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对企业真正参与建设的新专业一律备案;对没有企业实质性参与的老旧企业,分步淘汰。经各市(区)上报,省教育厅审核 公布了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质的中等职业学校名录和招生专业表。据各市区县中职质量年报统计,2018年全省严格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调整、设置专业,根 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积极配合教育部参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修订工作,增补新专业。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开 设增补新能源汽车、护理、机械加工技术等3个省级示范专业,以示范、品牌专业为核心,形成了对接产业发展的信息技术、加工制造和现代服务类专业群;安康市高新中等职 业学校新增工业机器人专业;神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开设增补航空服务、飞机维修专业;洛南县职教中心增设了城市轨道运营与管理(高铁乘务方向)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 专业;商南县职教中心新开设增补茶叶生产与加工、高铁服务、工业机器人、计算机平面设计、中医美容等5个专业;宝鸡市金台区4所中等职业学校调整推出美容美体、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客户信息服务、家政与社区服务专业等4个新专业;高陵职教中心新开设有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西安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开设有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 (与达内集团联办)和美容美体(与“花之吻”美容企业联办)两个专业等等。
案例:凸显职教特色 建设合格专业
渭南市为促进区域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标准化建设工作。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等文件精神,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制定了《渭南市中等职业学校合格专业建设标准》(试行);在澄城县职教中心召开渭南市中等职业学校合格专业评估验收工作推进会;开展全市中职学校合格专业验收,组织专家分批次对全市中职学校申报的167个专业进行了评估验收,发文公布各中等职业学校具有招生资格的合格专业,明确各校在合格专业范围内注册新生。引导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设施设配,教师队伍 和当地群众需求,重点建设基础好、有特色、发展前景广阔的专业,创建品牌专业,剔除僵尸专业。验收工作共评出96个合格专业,合计15类44个专业,为今后开展重点专业 、示范专业创建,统筹专业布局做好前期准备。
3.1.3骨干专业建设
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重视专业设置,分别根据学校历史沿袭、师资状况、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等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开设专业。 3.2质量保证
3.2.1开展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现状调研。2018年9月,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开展了“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现状调查”课题研究,对全省各地市及省直属中专学校的教学改革整体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并选取有代表性的中职学校及相关校企合作企业以深化教学改革为主题进行了深度研究。主要围绕生源状况、省市校对教学改革整体部署情况、德育工作、文化基础教育、专业设置、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课程改革、教学规范管理、教师培养培训、信息化教学、研究能力等十个方面展开调研。全面细致的审视了各地市及省属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现状,总结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效,也发现了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起草了《陕西省关于加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
3.2.2积极推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 改进工作,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结合陕西实际,省教育厅制定并印发《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规划及实施方案》(陕教职办〔2018〕15号),要求各中等职业学校根据方案开展教学诊断改进工作。具体任务包括: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搭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诊改复核工作,认真分析目前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诊改工作开展的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制定详细计划方案,召开专题培训会,明确工作方式方法,落实工作责任和纪律要求。成立省诊改专家委员会,组织开展省级试复核、现场复核,分三阶段逐步推进诊改工作,逐步实现“第一诊改周期(2016年—2020年)内市级教育部门对所属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改覆盖面达到90%以上”,逐步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内部质量保证长效机制。
第一阶段为诊改准备及试诊改阶段(2016年6月—2018年12月),省教育厅通过专家委员会开展中等职业学校诊改实 施方案编制工作培训,组织专家深入部分学校进行指导。试诊改复核首先从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实施,省教育厅在各学校自主诊断的基础上,从省属及每个市各抽取1-2所学校进行复核,指导各市、学校开展好诊改工作,并适时召开现场会推进工作。2017年对全省4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进行了调研(试复核);2018年对全省19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诊改工作进行了现场复核,并就省专委会诊改复核情况进行总结。
表3-3 2017、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省级(试)复核学校名单
通过省级复核,进一步引导中职学校聚焦教学工作,落实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落实教学标准为 重点,以数据平台为支撑,以诊改要素为引领,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有效推进教学自主诊改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营造现代质 量文化,提升师生员工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引导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履行推进中职学校建立教学诊改工作制度的职责。规范省级复核工作基本内 容和程序,推进教学诊改工作的全面实施。 西安、咸阳、渭南、榆林、安康、汉中等市教育局对诊改工作认识明确,高度重视。西安、榆林市组织举办了全市教学诊改培训会,咸阳、榆林市成立了市级诊改专家委员会。咸阳、渭南、安康市均扎实开展了市级复核,对市域内申报2018年度复核的学校做了有效引导和督导。 案例:搭建“五横五纵”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促进特殊教育特色发展 2018年,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制定了《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推进教学诊改工作的开展。依据学校“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制定的一系列发展目标,逐步搭建起五横五纵为总体架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五个横向层面学校层面以建设陕西省特教高职学院为目标;专业层面以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为骨干专业打造精品专业,以点带面,带动其他专业形成特教特色为目标;课程层面以开发、建设精 品专业课程、特教精品课程,逐步建设特教职业教育资源库为目标;师资层面以建设教学名师、优质团队为目标;学生层面以塑造学生自强自立品质,形成 “以特长带 特色,以特色促发展” 为目标。逐步打造一个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全方位教学管理平台。
建立教学督导办公室、教务科、教研室三级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完善了质量管理和质量监控保障措施。教学管理方面,健全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制度》、《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制度》、《专业教学计划动态管理规定》、《教学工作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教学督导制度》、《学生毕业岗位实习管理办法》、《教学安全管理制度》等,使教学日常管理有章可循。建立课程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培养制度、专业带头人评选办法、教学常规管理以及专业建设等教学 管理制度,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根据学校《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和《关于技能鉴定等级的补充规定》严格组织、考评,对按照规定技能水平确实不能达标的学生, 采取降级鉴定,保障学生技能水平质量。学生管理方面,通过《学生行为准则》、《学生违纪处理办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学生创优评先办法》、《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办法》等12项管理制度保障日常学生管理平稳有序,同时又增加了《学生晨检制度》、《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踪与登记制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制度》、《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学生校内申诉处理办法(试行)》等学生管理制度,使管理更加规范、细致,保障校园突发事件处置有章、有序。强化教学督导的工作,进一步明确教学督导工作督教、督学、督政的职责和工作程序,以保障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
3.2.3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编制工作。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6〕2号)和《关于编制和发布2018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8〕151号)要求,陕西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市组织 市(县)和省属中职学校做好2018年度中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的编制和发布工作,发布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并在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网站公布辖区内所有中职学校年度质量报告。 3.2.4组织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和微课比赛。2018年,陕西省组织举办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项目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三项,15个市(区、县)、145所中等职业学校的513名教师参加了本次大赛。经评审,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共评出一等奖35名、二等奖59名、三等奖80名;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共评出一等奖24名、二等奖43名、三等奖59名;实训教学能力比赛,共评出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通过连续多届信息化教学大赛,陕西省已经形成了学校校内选拔、市级选送、省级大赛的信息化教学三级赛事体系,覆盖了省内各中等职业学校。11-12月组织67名优秀教师参加了16 个专业(课程)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交流活动,4名教师获得一等奖,25名教师获得二等奖,20名教师获得三等奖。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获得优秀组织奖5个。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了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微课教学大赛,来自全省99所中等职业学校的480余件作品参加了比赛,经作品初审、网络海选、专家评审和联评审核四个阶段,共评选一等奖46件,二等奖97件,三等奖144件;优秀组织奖8个。此项赛事已连续开展五届,得到各地市职业 教育教研部门、全省各中等职业学校师生的关注和热评,在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促进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充分融合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3.2.5组织开展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根据陕西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手评选工作的通知》(陕教〔2018〕40号)精神,在各市评选推荐,省级资格审查的基础上,于7月1日-3日分别在 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和西安旅游职业中专举办了9个组别97名参评教师参加的省级教学能手评选活动。72名教师获得省级教学能手称号。
3.2.6组织开展首届中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2018年,陕西省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遴选和推荐工作,在全省开展了首届中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经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和网络公示,46项教学成果最终获中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9项。由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中高 职衔接五年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构建与实践》获得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2.7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培育工作。为鼓励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及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做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培育工作的通知(陕教职办〔2018〕17号)》。紧扣新时代本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大局,聚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难点重点或教学前沿问题,组建优秀教育教学团队,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加强科学指导和协同研究,培育一批具有引领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成果,引领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3.3实习实训
3.3.1贯彻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开展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联合检查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7〕15号)精神,组织开展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情况自查工作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备案工作。各市(区、县)和省属学校均能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实习管理,严格按照五部门规定做好实习备案工作,确保学生实习规范有序。指导学校细化完善实习流程,高标准筛选实习企业,建立健全实习生保险制度,全方位保障实习学生身心健康和技术技能稳步提升。各中职学校组织学生跟岗、顶岗实习,提前1个月将实习情况以正式文件形式报主管部门备案, 做好实习“三跟踪”,即“跟踪教育、跟踪管理、跟踪服务”工作。
案例:山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制定了《就业安置处基本制度及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实习安全及突 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并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制定了《顶岗实习考核表》。学校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做好实习组织,加强过程管理。一是通过“三看”“三访”“三核实”考察企业,选择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设备完备、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二是教导处安 排,安置处配合,指导教师上好《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指导》课,加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教育,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熟悉劳动法律规范;掌握生活及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三是实习前向家长发放《顶岗实习家长意见征求书》,征求家长对孩子顶岗实习的要求、实习单位的选择等;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标、实习任务、实习考核方式等;四是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各方责任、权利、义务;五是实习过程中 ,学校和企业严格遵守《职业学校实习管理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依法保障实习学生基本权利;六是不定期对实习学生进行回访,了解实习情况,县内实习学生以实地 回访为主,电话回访为辅,西安及省外实习学生以电话回访为主,实地回访为辅。
3.3.2稳步推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性实训基地”重点建设项目于2017年启动实施,首批启动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0个,每个基地给予200万元省级专项经费支持。各地市和中等职业学校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精准投入,与区域内支柱产业 、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自身骨干专业、特色专业实力,改善办学条件,持续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校企合作、育训结合、资源共享。
案例:引企驻校、引校入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石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一方面引企驻校,共建生产车间。学校提供1000平方米场地、200余万元汽修专业设备引入石泉赛浪等汽修企业,提供10余台数控加工设备引入陕西奥邦,为学生提供了“真刀实枪”的实习机会。一方面引校入企,共建实训车间。学校和陕西奥邦锻造有限公司合作在县工业园区建立了一条精密数控加工生产线,学校投入了一百余万元设备,共同建立了1条精密机械加工生产线,设置了40个生产岗位,这条生产线成为学生的 “厂中校”。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教学设计、教材研发、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学校推行企业环境下的培养模式。三年来共计600余名学生进入基地实习实训,其中100余名学生毕业后进入该企业就业。
案例:澄城县职业教育中心与部分职业学校合作成立渭南市汽车职业教育集团。投资500余万元,建成集实训、培训、维修、考试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对内承担汽修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对外承接各类汽车钣金、电路、喷漆和维修,及驾驶员的提升培训业务,年培训各类驾驶员3000余人。
3.4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分层分类分期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有计划、分步骤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推进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交流合作机制,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常态化机制。
3.4.1中等职业学校(中德)校长高级研修班。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 施方案》精神,加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校长队伍建设,提升校长政治、业务理论素养、宏观策略和管理能力,提高中职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2018年10月21-27日,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中德)校长高级研修班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举办,全省87所中职学校校长参加了培训。培训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题展开,系统学习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理论、政策要求和实践经验,在苏州工业园区入企进校开展现场教学。德国莱茵学院、韩国人力资源部服务产业振兴院的专家讲解了工业革命4.0及人工智能的缘起兴盛,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潮流与实践创新。学员考察了当地中职学校及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园、纳米科技产业园。
3.4.2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省级培训。为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2017—2020年)的意见》,进一步提高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省教育厅举办了2018年度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省级培训班,培训涵盖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乡村振兴专题、教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项目及相关专业专任教师培训。全省650名中职老师参加了培训。
3.4.3举办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专题培训会。6月19—20日,省教育厅 主办,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培训暨研讨会在西安举办。全省各中等职业学校分管教学领导、各地市职业教育教研员、骨干教师共300余 名代表参加了培训。会议邀请了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创新杯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为大家作信息化教学大赛案例分享,省赛组委会对2018年全省信息化教学比赛 进行总结和主题为“信息化教学——从大赛到常态”的培训。会议还结合信息化教学发展前沿以及热点问题,开展了研讨与交流,对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3.4.4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2018年陕西省持续深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组织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省级培训。根据陕西省教育统计年鉴,2018年全省共有3094名专任“双师型”教师,聘请了 170名校外“双师型”教师,全省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22%。各类职称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如下图:
图3-2 2018年各类职称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 (数据来源: 2018年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
案例: 多措并举,全力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国省培训、企业实践、校本研修、校级公开课、赛教和各类评赛、竞赛活动,组建名师工作室等措施,建立了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校内外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0%。专业带头人每年到企业进行为期 不少于个一月的专业实践,展示一次专业带头人专业操作,与专业教师进行一次专业技能比武;指导教师开展技能大赛、省教学设计(教学能力)比赛、校级赛教(公开课)三赛活动。学校近几年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校企互动方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学校现有省级教学能手8名、市级教学能手14名,46人在 国、省级中职教师教学比赛中获奖。
3.5信息化教学
近年来,陕西省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加强顶层设计,多方协同推进,经过“完善环境、拓展应用”两个发展阶段,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3.5.1中职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提升。统一部署了无线网络的校园达到73.68%,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96.05%,其中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学校达到了74.35%,配备了先进的录播教室的学校达到了63.82%,这些设施均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3.5.2信息化教学研究和应用成为常态。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呈现积极态度,普遍意识到应用数字化资源和信息化工具对教学、教研的促进作用。93.42%的教师会选择使用各种数字教学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包括PPT课件、微课视频、专用学科教学软件、授课视频、在线 试题等资源,信息化教学系统不断拓展,56.58%的学校使用了网络教学平台,1/3左右的学校使用了教学资源制作和管理系统、网络考试系统,18.42%的学校使用到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见图3-3)。 图3-3 陕西省中职学校最常使用的信息化教学系统
(数据来源:《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案例:校企合作共建信息化系统线上教学平台
秦都职教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信息化系统KTS线上教学平台,将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教学内容分为汽车维修工具使用、汽车构造等16个教学课程,每个课程分为数目不等的教学项目模块,每个模块设置明确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通过形象的动画视频讲解理论知识,生动的真人实操视频解剖工作步骤,向学生清晰地展示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案例:数字化教学资源和资源库建设得到重视
榆林市近年来搜集整理了2010年以来该市参与的15个学科,34个专业,225个优秀信息化教学案例,整理成套,为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方面提供素材,同时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自主开发中职语文、数学、化工单元、工厂供电等专业教育资源。
3.5.3强化培训研修,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构建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省级、市县级等多层培训体系,持续提升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面向不同专业、不同教学水平、不同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分级分类地进行设计和实施。
3.5.4以赛促教促学,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举办教师教学能力、微课教学设计、信息化论文评选等比赛,为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提供信息化应用的学习交流平台,展示和共享优秀作品,并持续跟踪赛后获奖教师的信息化资源和平台使用情况,以促进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提升;举办学生电脑制作、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等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新兴信息技术,提升信息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5.5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中等职业学校采取自主研发或与企业等单位合作研发等形式,加强校级 资源库建设,在校园网搭建校本资源展示平台,方便教师分享和使用。省教育厅搭建全省中职教育教学资源库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供全省乃至全国中职学校教师使用,突出资源库“能学、辅教”的功能定位。
4.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陕西省积极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文件精神,围绕区域产业、积极推进专业与产业的融合,改革办学模式,推进教学与生产的融合,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推进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融合。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初步形成。
4.1搭建产教对话平台
省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搭建中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交流的平台,指导、协助中等职业深化校企合作,构建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案例:引进行业企业标准,打造职业院校专业建设
2018年10月26日“2018陕西省职业院校与京东集团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所、陕西省教学科学研究院、京东集团、陕西省各职业院校等单位参加了本次会议。陕西省教学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中心惠均芳主任为大会致辞,并重点介绍了陕西省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对此次研讨会提给予极大的期望,希望在京东集团的助推下将陕西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京东客服中心校企合作总经理杨程先生指出校企合作学生的社会就业优势,重点解读分析关于京东业务开放,专业赋能,实战教学的情况,提出职场情商,工作抗压对于在校职业学生的重要性。他表示会继续深入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所邓泽民教授以电商专业人才特点与培养途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入点来重点解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政策及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并引出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对于社会、国家以及人民的价值与意义,深层次的挖掘出职业学校目前的办学定位。华育集团京东校企合作运营总监李庆武介绍了京东校企合作模式及部分产教融合共建项目成果展示,为广大参会院校直观而详细的解读了电商专业共建、实战项目进校园、校园 综合体的运营等合作模块。
案例: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
宝鸡市、咸阳市教育局在陕西晨华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网”协助下先后主办了4届“校企合作人 才供需暨联合办学专业共建洽谈会”,邀请喜星电子(南京)有限公司、厦门三安光电、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中航国铁等国内著名企业 340 家,咸阳市、宝鸡市 县(区)职教中心、国内大中专职业院校 336 所,共1370人参加了洽谈活动, 4次会议提供就业岗位 32712 个,毕业学生约124788 人,现场实现签约 131对,其中陕西 省彬县职教中心与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秦都职业教育中心与深圳市天发教育投资有限公司,陕西省高教系统中等专业学校与中国WIFI运营商深圳市柠檬网联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等陕西职业院校与全国著名企业签约 84 家,实现学生就业16800 人。
4.2集团化办学
全省各中等职业学校均参与集团化办学,由中职牵头成立的职教集团快速发展。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政府推动下,组建以各地市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各县区职教中心、行业企业为成员的职业教育集团。深化中高职衔接,促进各中职学校优势互补,创新校企、校校深度合作,促进区域集团化办学水平快速提升,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部分中职学校率先牵头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了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建立起了学校与企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办学机制,初步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态势。
案例:组团发展、集团办学、跨界合作、多元共建特色区域职教中心
咸阳市以秦都区职教中心为主体,以渭城、三原等县区职教中心为联盟学校,组建咸阳市现代服务业区域职教中心;以武功职教中心为主体,以乾县、兴平职教中心为联盟学校,组建咸阳市先进制造业区域职教中心;以礼泉职教中心为主体,泾阳、淳化等县级职教中心为联盟学校,组建咸阳市现代农业区域职教中心;以彬县职教中心为主体,以旬邑、长武、永寿等县职教中心为联盟学校,组建咸阳市能源化工区域职教中心。区域职教中心依托各相关职教集团,统筹专业发展规划,优化专业结构,实现错位发展;协同制定课程设置标准、统一学生专业技能考核。区域内学校开放实习实训资源,开展教师互派交流活动,实现教学实训资源共享 。使全市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得到优化,引领全市职业学校向特色化、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4.3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各中等职业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改革,探索实践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校中厂、厂中校、助力脱贫攻坚等校企合作模式。延安市努力实践“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产教结合、教学做合一,把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融为一体,把职业素养、文化知识、专业技能、顶岗实习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安康市积极实施东西部合作,与天津经济开发区、长三角、珠三角企业建立职业教育就业战略合作关系,各学校主干专业都有固定的实习就业基地。在长三角、珠三角就业学生占全市中职毕业生66.7%。渭南市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与全国五百强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旬阳县职 教中心借助企业的资源,助力脱贫攻坚。联办企业上汽大众向联办专业专业学生每年捐赠一套工作装,向专业前5%的学生发放奖学金500元。靖边职中与金鹏驾校携手合作,面 向全县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驾驶员技能培训。
案例:西安市教育局助推校企合作共赢
2018年4月27日,在西安市教育局组织协调下,灞桥区职教中心和吉利集团校企合作签约暨“吉利定向班 ”开班仪式在灞桥区职教中心举行。此次定向班的开班是吉利集团与西安市中等职业学校中开设的首个人才定向培养班,标志着吉利集团与西安市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拉开 序幕。吉利集团、西安市教育局、灞桥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共同为“吉利集团人才培养基地”揭牌。“吉利定向班”将按照吉利集团人才标准,引进企 业文化、专业技术与师资,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为吉利集团在西安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4现代学徒制试点
陕西省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专门下发了相关政策支持文件。各试点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工学交替,师徒结对的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促进了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2018年六月,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调研组将对陕西电子工业学校、咸阳市等首批 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进行了调研验收。调研验收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座谈访谈等方式从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工作协议书(四方协议)、校企联合调研报告、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招生招工一体化协议、共同招生简章、校企互聘共用教师文件名册、各类教学文件、学生成长记录、校本教材、制度汇编、资金投入凭证等进行了 全方位的调研,各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调研组验收。
进一步在全省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完善现代学徒制试点评价标准、现代学徒制工作指导手册,开展第二批试点项目学校省级年检。
案例:秦都区职教中心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秦都职教中心与陕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积极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人才培养一体化,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构建以项目为主体“学校+企业”双课程体系,探索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学生评价体系,形成“2446”人才培养模式,即“ 二元管理、四段培养、四位一体,六个合一”的培养模式。在管理上“企业、学校”二元合一,时间上试行“1.5+0.5+0.25+0.75学期” 四段推进 ,身份上做到“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初步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合一,招生与招工合一,学习与工作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六合一。
案例:西安市启动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西安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开展2018年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市教办发﹝2018﹞115号),确定西安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专业、长安区职教中心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及未央区职教中心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为首批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5.服务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5.1.1保障新生劳动力供给,促进一线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提升。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坚持以服务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努力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2498人,向社会输送18个专业大类合格毕业生共 84877人,其中获 得职业资格证书63690人,这些拥有一定技能的新就业人群为社会新生劳动力供给提供了有效保障。全省各中职学校承担各类社会培训4549期,参训人员4108575人,其中专业 技术培训1495477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702909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64665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262563人次,坚持对“双返生”全覆盖实施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职业学校通过培养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新增劳动力和承担企业员工培训等形式,促进了一线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提升,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功能,为全省经济社 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5.1.2提升劳动者学历层次,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2018年,全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5年,总人口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逐年减少,高中阶段(含中职)文化程度占比上升,整体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在提升劳动力办学历层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
表 5-1 2016年至2018年陕西省人口受教育程度构成
数据来源:《2016-2018中国统计年鉴》
5.1.3培养现代农业产业毕业生7578人(第一产业毕业生人数)。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依托 大职教网络体系,通过开设涉农专业、举办各类涉农培训班,在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村培训了大批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和致富带头人。2018年,全省各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毕业生达7578人,占总就业人数8.9%。
案例:眉县职业教育中心助力社区教育开展全民培训
眉县职业教育中心系宝鸡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秘书长单位,2018年以来,又承担眉县全民学习中心和社区教育学院功能。学校聚焦“构建全民终生教育服务体系”的目标,积极践行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的职责。一是通过开展教师岗位能力提升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就业能力。二是聚焦农村“双返生”和贫困家庭劳动力,大力开展技能扶贫培训,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全年开展“双返生”培训650余人,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800余人次。自编《旅游服务》《电子商务》等“双返生”和贫困劳力培训教材5本,为农民发放自编《实用技术手册》1000余本,利用学校“为农服务网站”等网络平台向农民推送农村实用技术200多条。三是坚持“旅游培训带动,‘双百工程’助力”的思路,开展行业 企业员工培训。全年共开展“双百工程”活动11次,其他行业培训活动13期,培训旅游行业从业人员800多人,其他行业(酿酒企业员工、企事业单位计算机操作人员、汽车驾驶员等)1500余人。2018年,全年共培训3.4万余人次,提高受训人员的就业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社会稳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5.1.4培养新生代工匠14244人(第二产业毕业生人数)。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根据现代制造业转型 升级要求,进一步优化了加工制造业专业设置。2018年,全省第二产业就业的中职毕业生14244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6.78%,其中,加工制造业就业的毕业生有11348 人 ,占比为13.36%。各中等职业学校通过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技术能手等活动,同时 各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多个专业大力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将企业文化、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5.1.5培养现代服务业急需人才61823人(第三产业毕业生人数)。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现代服务业各专业毕业生61823人,占比72.83%。根据服务业转型升级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设物流管理、家政服务、老年康养、涉外导游、电子商务 等专业,部分学校形成服务业品牌专业。
表 5-2 2018年全省现代服务业专业毕业学生专业类别分布
数据来源:《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8)》
图 5-1 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分布各产业大类构成
数据来源:《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18)》
5.2技术服务(培训、技术)
5.2.1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2018年,全省9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其中,县级职教中心全部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参与现代农业技术攻关、开发农业新产品、参建现代农业项目等措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
5.2.2积极开展应用技术服务,助力企业发展。2018年,全省各中职学校发挥专业教师技术特长,通过专业教师进项目,专业团队驻企业等方式,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设备升级,和生产线优化、工艺改进等提供技术服务。
陕西省石油化工学校开展化工行业企业职工培训,承担延长集团、陕西煤化工集团下属企业以及陕西省石化行业、燃气行业职工技能大赛技术方案及赛务工作,协助企业选拔、培训指导优秀职工参加全国职工技能大赛;西北工业学校、陕西商业学校面向社会开展化工总控、西式烹调、中央空调系统操作员等多项技能鉴定;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在周边许多水泥厂设置培训点,解决企业技术问题和培训问题;陕西商贸学校通过学校商务专业硬件设施,为 省社帮扶县级以下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渭南市多家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职教集团,开展实际生产。蒲城县职业教育中心与大连思美娅服饰有限公司、部分职业学校合作成 立了渭南服装职业教育集团,接收社会剩余劳动力近1000人,实现产值2000万元,已成为县域内剩余劳动力致富的强有力引擎。商洛市职业学校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联系,展开合作,实施培训。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与当地产业的吻合度,毕业输出人才,帮助家庭增收。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 一户一技”农村产业化进程,设置了果蔬花卉与生产、畜禽养殖及疾病防治、民间传统工艺、农副产品加工、果树、烟草生产与加工等专业,为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技能 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等县区职教中心,从技术帮扶、文化传承方面开展培训。技术服务方面如种、养、加、护等,饮食文化和旅游接待礼仪方面等,提高学员课程过关率与培训合格率,掌握一技之长,在产业实践中发挥作用。安康全市10所中职学校积极主动对接本地企业办学,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了家门口 就业增收。
案例:安康市深化校企合作效果显著
安康市中职学校对接本地企业办学,深化技术服务和合作,实现专业和产业对接,服务地方经济效果显著。全市10所中职学校积极主动对接 本地企业办学,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石泉职中与本县企业奥邦锻造合作,实训室建在企业车间;汉滨区新建职中与地方引进企业德迫机器人公司合作 ,将生产线建在学校;旬阳职中与本县金力源建筑集团合作办学,订单培养;岚皋职中与昆山金莎美容美发集团合作,共建金莎美容示范店;汉阴职中与绿健实业公司合作, 培育汉阴小吃;紫阳职中与远元修脚集团合作,在校内建成培训基地;安康育英中职依托市青创协会,聘请30多名企业家担任“客座讲师”等。全市每一所中职学 校都同本地1-2家企业深度合作,推动了全市职业教育与就业创业紧密对接,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标准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已经成为本地企事 业单位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部分学生自主创业成为致富带头人。
5.3文化传承
5.3.1扎实开展了传统(民族)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2018年,全省各中职学校加强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进校 园的宣传和引导,不断扩大培养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规模,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连续两年举办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经典诵读活动。眉县职教中心举办“ 眉职大讲堂”,开展传统文化张载关学思想、非遗文化威风战鼓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凤翔职教中心开展“民间传统工艺——马勺脸谱”等民间艺术 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西安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开展指尖上的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剪纸体检活动;岐山县职教中心以传承优秀周礼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质校园文化,创新学校文化育人形式。
5.3.2建设了一批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创新基地。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结合各市教育资源和优势,建立了一批传统文 化和民族文化教育传承创新基地,大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民族技艺和民族工艺品等,成为弘扬和创新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如泾阳茯茶、凤翔民间传统工艺——马勺脸谱、眉县威风战鼓、张载文化、千阳刺绣等。
案例:咸阳市各县区传承传统文化,服务县域社会发展
咸阳市泾阳县将传统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围绕“传承历史文化,复兴茯茶产业”战略思路,把茯茶定为县域 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服务地方经济,助力县域茯茶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泾阳职教中心成立开设了非全日制茶叶生产与加工班,同时聘请国家级优秀茶艺为师生开展了普及性的茶艺培训,共计开班22期,每期培训两周,16个课时,共培训学生710人,学校从中选取优秀学生组建了校茶艺队,参加了全市中职学校学生文艺汇演 ,并多次参加泾阳县茯茶镇茶艺表演,茶企产品推介活动。学校建立了电商销售平台,主营茯砖茶,既解决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需求,扩大了泾阳茯砖茶影响,又宣传了传统文化,促进当地群众增收。泾阳县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富有特色的涉农专业教育,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第四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评估验收,被教育部确定 为2018年全国涉农职业教育干部培训观摩点,带动咸阳市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旬邑县围绕“”战略思路,大力推广剪纸、唢呐等传统艺术形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立了县政府主管副县长为组长、文旅、人社、教育、财政、民政、旅游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中心”。 建成设施齐备的剪纸实训室和唢呐实训室各一 个。探索确立了“课堂与实训场地结合、教学与实践结合、实践与生产结合”的教学模式。针对该培训对带动旬邑旅游、拉动旬邑文化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案例:宝鸡市结合传统文化开设专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宝鸡市凤翔职教民间传统工艺——马勺脸谱专业现共有专兼任教师10名,各类专业设备共130多台/件。凤翔社火马勺脸谱简称马勺脸谱,是在继承西府民间社火脸谱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兴的民间手工艺术品。该专业主要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学生素质教育实训,主要开设工艺美术、素描、色彩、中国民间工艺、彩绘泥塑、马勺脸谱制作工艺、罩金漆器等专业课程。面向马勺脸谱、泥塑工艺品生产、销售等企业就业,年培训技能人才200余人次,为推进当地劳动力就业和弘扬传统文化作出了一定贡献。 宝鸡市千阳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秦刺绣”的重要传承地。脱贫攻坚以来,千阳县职业中专抢抓机遇,围绕传承非遗文化,壮大刺绣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目标,“非遗+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学校采用引企入校、校社合作的方式,相继引进非遗传承人王秀萍的秀萍刺绣专业合作社、杨林转的鑫兴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开展刺绣产业的文化传承、品牌创新和技能培训。通过“雨露计 划”、就业技能培训项目,面向全县贫困妇女定期开展刺绣、布艺技能培训,每天为参与培训的贫困妇女提供交通、伙食补助50元,让她们在学习过程中劳有所获,提升了培训效果。两个合作社通过西交会、广交会、西洽会等大型展览活动推介产品,采用现场布展、网上销售等方式,扩大产品销路。其刺绣、布艺作品已畅销国内,远销到欧美、东南亚、日本等9个国家和地区,形成“千阳绣娘”这一响亮招牌,现已发展为县域刺绣产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先后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1000多人,带动当地群众6000余人参加刺绣、布艺产品制作,从业人员年增收8000多元。
5.4东西协作 (对口支援、校际帮扶)
5.4.1落实东西职业院校协作全覆盖行动。全省10个地级市分别与江苏省对口地市签订了教育协作及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落实协议书。进一步落实苏陕“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苏陕教育扶贫协作持续深化。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500万并配套200万,已 安排两批共250人赴苏开展培训。结合《苏陕教育支援及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协作任务目标,指导结对帮扶协作院校落地一批有实质合作内容的协作项目。重点做好共建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等基础能力提升建设;以建档立卡户学生为重点,积极搭建学生赴江苏就业平台和渠道;深入开展教师支教和挂职交流工作。
案例:宝鸡市开展苏陕交流形式多样
2018年以来,宝鸡市与江苏省徐州市两地教育系统71所学校结对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书》;双方围绕干部教师交流、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交流、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重点任务开展互动交流和帮扶促建工作,共建专业点15个,选派9名中职学校管理干部赴徐州市结对职业学校开展为期5个月 的跟岗学习,双方开展挂职锻炼、支教送教、教研交流87次,参与交流教师共558人,共撰写课堂笔记、心得体会800余篇;邀请徐州市教师培训专家团来宝鸡市开展暑期送教培训活动,对全市720名乡村骨干教师开展新理念教学专题培训;结对职业院校充分利用结对职业院校的专业优势,共建专业点已达成协议15个;组织召开了第41届校企合作人 才供需暨联合办学专业共建洽谈会,推荐173名学生在东部就业;徐州市结对县区和学校、企业共捐赠61万元,用于全市结对县区、学校于改善办公条件及贫困学生资助。两市 教育交流互访不断,结对帮扶形式多样,成效显著,有力促进了两市教育协作纵深开展,为提升宝鸡市教育脱贫自身造血功能工作注入了活力。
案例:汉中市开展苏陕交流成效显著
汉中市按照中、省苏陕协作工作要求,结合本市教育工作实际,指导各县区以职业教育结对帮扶和教师交流培训为重点,注重项 目规划,重点与南通做好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专业共建,强化帮扶措施,持续深化教育帮扶协作交流。汉中市与南通共建专业点7个、实训基地3个,南通优秀骨干教师帮 扶对口县区培训教师786名。汉中市共选派652名教师赴南通进行跟岗学习,南通市选派177名教师来汉开展教学教研交流。选派76名优秀管理干部赴南通市开展挂职锻炼和交流 学习,南通市选派41名教育专家对全市900余名教师开展了业务培训,教师交流培训和人才培养持续深入推进。南通市累计来汉进行学校结对帮扶53次,其中,镇巴县学校结对 帮扶工作交流频繁,与该县结对的通州区有关学校已累计开展帮扶活动11次。
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已累计接收对口县区各种帮扶资金1131.0698万元;其中西乡县争取苏陕扶贫资金1058万元,858万元全部用于西乡县教育信息化建设,150万元用于培训。社会帮扶方面。如皋市商务局为洋县职教中心捐赠新衣服500件,江苏省银洲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向洋县城南学校捐赠图 书款项30万元。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留坝中学捐赠足球发展基金10万元。11月中旬南通市14名名师专家来汉开展专业示范课,两地职业院校交流深入推进。通州 区开展“百企帮千家”行动募集社会资金64.2万元,将全部用于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通州中专向镇巴县职教中心捐赠了12台价值6万余元的焊接专业实训设备,同时 在该中心挂牌成立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姜汉荣机电技术名师工作室镇巴工作站和江苏省俞华德育名师工作室镇巴工作站两个名师工作站。留坝县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与崇川开设了空中课堂,通过网络平台看课、评课、议课、资源上传、下载等形式开展网络教研,实现了两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互促共进。
5.4.2落实东西协作中职招生兜底行动(东西部联合招生)。自苏陕两省开展教育协作以来,职业院校合作建设成效显著。职业院校围绕共建特色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等协作内容,形成一批有实质合作内容的协作项目,积极搭建陕西省职业院校学生赴苏就业平台和渠道,不断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持续落实东西协作中职招生兜底行动。
案例:各地市多措并举,开展东西协作联合招生
商洛市山阳县职教中心赴江苏六合区中等专业学校联系职教兜底招生工作,并签署了《2.5+0.5人才培养模式协议》。山 阳县职教中心机电、电子、计算机、焊接等专业班37名学生进入两区县遴选优质“校企合作”单位扬州中科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乐金显示(南京)有限公司、南 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开展实习工作。
安康市一是加强学校间对口合作。分别组织旬阳县职教中心对口江苏省武进中等专业学校,石泉县职教中心对口金坛中等专业学 校,汉阴县职教中心对口溧阳市职教集团按照合作协议进行深度合作,邀请常州对口学校帮扶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二是分期分批选派干部教师交流学习 。2020年4月选派了第四批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中层干部和专业教师共10人赴常州职业学校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跟岗学习并与六月底结束。三是加强东西协作中职招生兜底 行动联合招生培养,石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和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采取1+2紧密办学模式,就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开展贫困学生兜底培养30人,白河县职业教育中心和江 苏省溧阳市中等专业学校采取1+2紧密办学模式,就新能源汽车、电器运行与控制(电梯运行与维护方向)合作培养20人。目前,两地已共建中职专业(专业点)72个、实训基 地29个、分校5个,共同组建职教集团5个。2018年完成中职招生兜底行动联合招生培养291人,2019年落实招生计划300人。
咸阳市9所职业学校与泰州4所学校建立了帮扶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在机械加工、数字设计艺术、网络布线、工业机器人、机电技术应用、学前教育、电子商务、中餐烹饪等10多个专业进行共建合作,以职业教育助推精准脱贫,以精准脱贫带动职业教育发展,形成精准脱贫与职教发展相互促进 的良好局面。
5.4.3落实中职学校全面参与东西劳务协作行动。陕西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援藏工作总体部署,按照两省(区)教育主管部门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计划落实协议,加强具体规划和项目落实,确定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西安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阿里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对口支 援工作。协议签订以来,三所学校积极落实,深入交流,经多次协商达成共识,在师资培训,课程体系和专业建设、实习实训条件改善和人才交流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交流。
案例:榆林市与扬州市签订中等职业教育对口合作交流协议
2018年5月,榆林市与江苏省扬州市签订了《扬州市榆林市中等职业教育对口合作交流协议》。这是两市共同落实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和对口 支援的具体行动,将切实推动苏陕教育支援及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在榆林落地生根。对口交流合作主要包括五项内容:一是合作培养中职校学生和共建7个专业基地。二是开展职 业学校管理者领导力提升培训。三是两市互派职校优秀教师柔性交流挂职。四是搭建职业学校对口合作网上交流平台。五是由合作职校在扬州定向培养榆林学生。目前,榆林市教育系统与扬州市教育系统开展互访交流进入常态,各县区教育部门和相关学校积极主动对接扬州市有关学校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形成了全方位、多形式、求实效的工作局 面。
5.5精准扶贫
5.5.1实施职教扶贫,让贫困学生有人生出彩机会(资助586703人次中职学生)。全省中等职业学 校发挥职教优势,助力全省教育扶贫攻坚工作,据陕西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计,2018年全省共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58.6703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学生6.984万人),资助金额68146.69万元。陕西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教育扶贫工作的通知》,重点关注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学生,引导学生及家长优先选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就业前景广阔、适合学生个人发展的专业;对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学生在中职学校期间给予重点关注;努力落实中职学生选择一个好专业、找到一份好工作、获得一个好 发展的“三个好”目标。
案例:贫困学生通过职业教育成就出彩人生
眉县职教中心贫困学生张昕身体残疾、自卑胆小,在老师的帮扶下,2018年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中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并获三等奖,被陕西电子信息学 院免试录取。张昕同学的励志故事,被宝鸡电视台扶贫在行动报道,入选2018年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激励了无数贫困学子。
5.5.2多种形式让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本领。全省积极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坚持扶智、扶技、扶志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当地主体产业培育需求,创新培训方式,广泛实施订单式、定向式和项目制培训,力争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加强了当地初高中未升学毕业生的培训组织工作,实现双返生;加强在岗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有针对性开展村干部培训;开展面向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和干部职工的普通话培训。
案例:发挥职教职能 助力脱贫攻坚
米脂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技能拔穷根,培训促致富”为切入点,广泛调研贫困户实际需求,精准设置专业,施行“菜单 式”培训,依托实训基地,拓展培训的深度与广度,较好的打出了一套精准培训的“组合拳”,助推了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2018年以全县5702 户产业脱贫户和2064户外出务工人员为重点,围绕县域“山地苹果、米脂小米、电子商务、光伏发电”四大扶贫支柱产业,开展山地苹果栽培与管理、舍饲养殖、特色种植、电气焊、农机维修、汽车驾驶与维修、电工、电子商务、家政月嫂、酒店服务与管理培训,使专业服务于产业,技能服务于脱贫,培训服务于致富。学校根据农民 农闲时节和农作物生长周期,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观摩学习等方式进行培训。同时紧密依托校内现有的化工、机电、信息技术类、现代服务类实习实训基地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示范园,精选了印斗镇对岔村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沙家店镇益农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石沟镇荣泰农业等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了学校各涉农专业的培训、实训 需要。编制了《农民实用技术资料汇编》《种植实用技术知识挂图》《养殖实用技术知识挂图》校本培训教材,在米脂县“八镇一办”开展交叉“轮训”。通过培训,实现了“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综合效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
5.5.3提升了贫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内涵层次。全省重点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引导和支持贫困县职业学校与省内高职院校举办“3+2”高职教育,拓宽贫困地区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渠道;指导中职学校面向贫困县区扩大招生面,应上尽 上;加强定向培养,优先安排贫困学生在校企合作程度较深的订单定向班或企业冠名班学习;加强培育持有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技术技能人才。
5.5.4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一定成效。陕西省现有107个县级职教中心,其中省级规划 重点建设51个,建成30个省级现代农业职教发展工程示范县,建立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职业教育与技术技能培训体系,覆盖全部贫困县区。各市区按照区域重点布局 ,强化统筹,重点建设3-4个专业较强的职教中心,辐射周边县区。98个县区职教中心实施“一县一策”“一校一策”,按照“一县一品 ”“一校一品”打造品牌,特色发展。连续3年平均开展各类培训超30万人次。
案例: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实施职业教育“三结合”办学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是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首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在脱贫攻坚中的独特优势,立足农村实际,深度开展校企合作,着力解决民工“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矛盾,积极探索落后山区职业教育促 农增收、助力脱贫新路子。
长短结合促发展。坚持将长期学历教育与短期技能培训相结合,把引导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走上就业创业道路,组织富 余劳动力参加短期培训、获得工作岗位作为职业教育助农惠民的重要任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组织职业学校开设农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旅游服务等专业,并将汽车、建筑、学前教育等专业打造为省级骨干专业。严格按照4:6的“职普比”引导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即“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着力 培养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突出技能专长的“德技双修”有用之才,将毕业学生推荐安置到企事业单位就业,努力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近三年,全县职业 教育在校生由2200余人增长至3000余人,除继续攻读大专、本科的学生外,累计有2500余名学生参加工作,部分学生成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部分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实现“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大力加强短期技能培训,成立劳务扶贫技能培训中心,统一组织实施全县各类培训,每年对 “两后生”、退役军人、城镇未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不同群体实施“菜单式”培训,通过“旬阳建工”“美豪 服务”等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农作物种植、山羊土鸡养殖、家电维修、电商服务等20余个培训项目。坚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人生发展规划设计和意志品质培 养作为通识培训内容,让受训人员通过自身良好品质和过硬技能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做到志、智双扶助脱贫。近三年,累计培训4万余人次,推荐安置未就业人员6000余名, 通过培训实现转岗再就业3000余人,直接促农增收10.2亿元。
校企结合促就业。各职业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办学思路,按照双赢原则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办学评价以及实习就业等方面与企业充分互动。在汽车专业方面,与国内汽车企业合作,签署“双元制”模式合作框架协议,企业员工定期到校和教师交流、为学生授课,推动县职业中学成为上汽集团“人才培养基地”;开办生产性汽车实训厂和驾校,免费为贫困家庭人员提供汽车、摩托车 保养维护和汽车驾驶技术培训;组织学生定期深入县内汽车服务企业,按照现代学徒制模式进行教学实习。在学前教育专业方面,与市、县内幼儿园开展合作办学,形成“学做合一、教习一体”的办学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与北京地铁、西安地铁等开展合作办学,学生实践教学全部在集团运营线上进行。近三年来,累计实现毕业生就业2538名,同时提供就业跟踪服务,对其中320名学生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免费安置,努力实现“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赞誉、企业信 赖”的就业工作目标。
校农结合促脱贫。针对企业、市场人才需求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以区域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以服务农业产业促脱贫为重点,以就业、创业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办学模式,扎实推进“学校+”扶贫工作思路。实施“学校+成人农技校+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县职业学校指导各镇成人农技校为贫困户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贫困户依靠所学技术,通过流转土地发展种植、养殖业或生态产业,产品由当地合作社统一保价回收、统一销售,实现农民增收脱贫。实施“学校+产业协会+基地+贫困户”办学,农学专业教师深入农村,对各产业协会进行技术帮扶和经营指导,谋划产品销路和产品深加工 等;到家庭院落、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进行讲解示范,指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实施“学校+市场+贫困户”模式,针对个别特殊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培训意愿不足情况,按照市场用人需求和用人标准,组织开展“送培到家”活动,培训合格后由组织单位根据学员情况推荐到相应单位。实施“学校+工 作队+贫困村+贫困户”模式,切实做好联村帮扶工作,各职业学校分别向帮扶村派驻扶贫工作队常年驻村,利用学校资源优势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指导其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三年来,累计扶植蔬菜种植、土鸡养殖、药材栽培等合作社25个,促农增收1.2亿元;扶持蚕桑、水果等产业协会13个,促农增收2000余万元;开展农村贫困户家庭富余劳 动力培训5000余人次,安置就业2000余人,实现脱贫2000余户。(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7年以来,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总体部署,陕西省教育厅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综合功能,大力组织开展农村 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形成了如“紫阳修脚师”“米脂家政月嫂”“泾阳茯茶”“洛川苹果”“周至猕猴桃”“子洲山地果业”等致富培训品牌,实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陕西还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畅通职业教育中高本职衔接通道,整合中职教育资源,完善资助补贴政策,创新城乡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联合培养等,全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有效推进职业教育扶贫全覆盖,为广大学生提供不同层次、满足不同需求的职业教育,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按照陕西中职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和高职在校生,除享受国家资助政策外,给予每人一次性助学补助3000元。在招生计划下达、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就业帮扶等方面持续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倾斜。陕西省教育厅还协调指导高职院校、城市中职学校积极与贫困地 区县职教中心开展精准扶贫联合培养,扩大面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目前已有10所高职13个县级职教中心开展“3+2”五年制高职教育联合办学试点,陕西省旅游 、银行、电子信息等学校与子洲、定边、米脂、镇安、镇巴、淳化县等10多个县职教中心开展精准扶贫合作办学。
案例:职业教育服务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洋县职教中心通过专业对口就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产教精准融合等方式,帮助贫困学生精准就业。目前学校与吉利汽车控股集团、上汽大众宁波六厂、赛斯电子(无锡)有限公司等11家中外大中型企业在教学、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近三年,洋县职中共安置毕业生1102人,对口就业率98%,贫困生就业率接近百分之百。
国家级贫困县紫阳县是劳动力输出大县,年均10万余人外出务工。因缺乏技术,大多从事苦、累、重、脏且收入低的工作。2014年以来,紫阳县围绕“村村有致富产业,家家有致富门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的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与途径,形成了以修脚足疗培训为核心、以政企合作为基础、以定向输出为保障、以部门联动为支撑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新机制,“紫阳修脚师”这一职教品牌悄然兴起。相继又开展茶业生产与加工、家政月嫂、特色烹饪、电子商务等几大模块的免费技能培训。自2014年以来,全县各项培训共培训14000余人,就业率高达70%,其中1200余人自主创业。
柞水县职教中心充分发挥职教功能和培训学校职能作用,开展技能培训,深化校企合作,奋力担起扶贫扶志重任,取得了显著成绩,焕发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活力。柞水县属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16.5万人,中有32899人被确定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0%。柞水职教中心结合多年的为农培训经验和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针对贫困人口中不同的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效果显著。2018年,开展贫困人口实用技术培训81场次,3856人。结合实际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思路,探索出了“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定向就业”的扶贫新思路,选择“文化水平要求不高,操作性强,易学,易就业,男女不限、年龄较宽,工资较高”的专业进行培训,引进西安米多多公司和远元集团合作办学,职教中心投入100余万元,新建了9个旅游、家政和育婴师专业实训操作室,四个足部保健实训室和必备的设施设备,实行“三包两免一补”(包吃包住包就业,免教材学习用品费,免培训费,补交通费)优惠培训政策。由镇村选派贫困劳动力到县职教中心集中强化培训,考核合格,发给技能培训等级证书,由公司一次性全部安排上岗。2018年,已完成家政护理和月嫂培训7期,足部护 理培训3期,所培训的学员均为贫困户,他们当中除少数有病或有阶段性困难者外,全部安排上岗,目前已安置100余人,月工资在3500-8000元不等,还享受着就业单位的扶贫 优惠政策。同时举办“村集体经济法人及会计”、“镇村财务人员”、“农村电商”、“微商”等专业培训班,共四期300余人,助力特殊人群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总之,柞水县职教中心对不同贫困人口,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在扶贫培训和扶志扶智工作中,有针对有选择,做到了“有的放矢”,有创新,有实效。
陕西省56个贫困县职教中心按照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思路,建立了一批特色鲜明、管用实用的培训及实训基地。山阳县建立中药材基地10余个、果树栽培基地8个。米脂县建成集种植、养殖及涉农专业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示范园。眉县建立齐峰现代农业、金果园艺公司等产业示范培 训基地。培育出一批乡土特色浓郁的劳务品牌。在发展像“米脂家政”“宝鸡技工”“秦巴茶艺”“洛川苹果”“武功手织 布”等一批老劳务技工品牌的同时,结合陕南旅游、药材,陕北能源、家政,关中机电、电子、建筑等产业,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如“紫阳修脚师”“米 脂家政月嫂”“泾阳茯茶”“眉县猕猴桃”“子洲山地果业”等新兴致富培训品牌。山阳县的山药加工、户县农民画、凤县花椒、周至 苗木、凤翔泥塑、杨凌本香肉等品牌在社会产生较大影响。
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承担各类社会培训4549期,参训人员4108575人次,其中岗位证书、资格证书培训883416人次,党政企事业员工培训79796人次,专业技术培训1495477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702909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64665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262563人次,其他培训830383 人次。特别是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进一步增强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实效性,帮助更多贫困人口通过掌握技术技能增强了“内力”,实现自我“造血”拔穷根。
6.政府履职
6.1经费保障
6.1.1经费总投入逐年增长。2018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343.77亿元,比上年增长8.89%。其中,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9.34亿元,比上年增长6.57%。近三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不断增长,占教育经费总投入比例略有下降。
表 6-1 2016年-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情况
图6-1 2016年-2018年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情况
(数据来源:陕西省教育厅“2016-2018年陕西省教育经费统计快报” )
6.1.2生均教育经费总支出增长17.85%。近三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总支出情况不断增长,2018年生 均教育经费支出为15928.70元,比上年增长17.85%。同年全省普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17371.33元。
图6-2 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总支出情况
(数据来源:陕西省教育厅“2016-2018年陕西省教育经费统计快报” )
6.1.3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增长。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预算经费逐年增长,为其发展提供了保障。2018 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12861.45元,比2017年增长17.26 %;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为11850.56元,比上年增长19.36% ;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为4263.52元,比上年增长28.64%。
全省大部分地市2018年生均公共财政预算较上年有所增长,其中,榆林市增长幅度最大,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教育事业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分别增长53.37 %、55.78%、77.26%。
表 6-2陕西省各地市2017年-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情况
(数据来源:“2018年陕西省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案例:各地市落实职业教育经费 2018年,宝鸡市财政全年下拨职业教育经费6572.8万元。其中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资金1780万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学费3122.57万元,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1345.98万元,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贴324.25万元。
咸阳市财政设立每年2000万元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县级财政按人口总数每人2元的标准设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财政足额列支中职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将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由国家规定的 30%提高到35%。
榆林市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全市中职学校项目规划总投资147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260万元,县级财政自筹218万元。项目涉及10所中职学校,重点在实训基地建设、校舍维修改造、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购置、技能大赛基地建设等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方面按计划实施。榆林职中改建了技能大赛网络搭建实训基地,定边职中实施了汽修实训基地和计算机实训基地建设,子洲县职中建起了集酒店管理、中西餐、文化艺术为一体的实训中心,米脂县职中实施了智慧校园建设。
安康市下达中职免学费资金1260万元,中职助学金1339万元。对扶贫部门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高职的每人在现有国家资助政策之外,一次性发给3000 元扶贫补助。继续加大职业教育能力提升计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项目、职教中心基础能力三大项目建设,争取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建设 项目24个,落实到位资金4700万元,2018年全市职业学校 (含民办职业学校)累计投入1亿余元,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6.1.4全省58.6703万人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得到资助,资助金额增幅89.48%。进一步健全职业教 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惠民政策落到实处。2018年,陕西省落实中等职业教育资助金额68146.69万元,共资助学生58.670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2182.49万元,增幅 89.48%。其中,28.6778万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资助金额29227.94万元;11.2084万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资助金额为10341.64万元;全省各级政府共下拨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生活补贴4177.97万元,惠及困难学生13.9266万人次;下拨扶贫助学补助资金2568.9万元,惠及贫困家庭学生0.8563万人次;共有1.6917万名中职学生获得学校设立的各 类奖助学金及学费减免,共计596.45万元;共有215名学生获得社会各界不同形式的资助,资助总额约62.1万元;共有2.288万人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资助金额共计21171.69万元。 对6.984万名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落实资助资金8527.02万元。
6.2政策推动
6.2.1建立制度保障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和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的总体部署,陕西省教育厅制定并印发了《陕西省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 作要点》(陕教职办〔2018〕5号)。坚持“一县一策、一县一品和一校一策、一校一品”的发展思路,深化改革,优化布局,突出特色,提高质量,以“分类指导、骨干引领、质量提升”为抓手,破解短板,增强动力,激发活力,持续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全省产业升级转型以及教育精准扶贫做 出新的贡献。聚焦质量提升,围绕工作要点,在学校办学、教学诊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教育督导、规范招生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从制度层面建立保障体系。
表 6-3 2018年陕西省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
6.2.2落实区域实施方案。2018年,各地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有关职业教育政策精神,把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统筹普职教育协调发展。持续提升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制定措施、落实方案,切实推动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
表 6-4 2018年陕西省各地市落实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政策的具体措施
案例:宝鸡市全面实施“双返生”培训,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精准扶贫工作
2017年以来,宝鸡市教育局把全力推进“双返生”培训作为教育扶贫、提升农村人才技能水平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县区职教中心综合功能,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17年,全市摸底建档16--30周岁“双返生” 14130人,其中具有培训意向11169人。各县区职教中心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全市组织开设餐饮服务、酒店管理、种植养殖、家 政服务、农村电商、服装加工、电器修理、平面设计、烹饪等9个专业大类培训130期,完成“双返生”培训8312人。培训中,对参训学员实行“六免政策”:即免费开展技能培训、免费开展技能鉴定、免费推荐就业、免吃、免住、免费发放学习用品。2018年,根据各县区摸底建档、培训计划及培训学校资格申报,市教育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2018年“双返生”培训任务的通知》(宝市教发[2018]206号),全市共下达“双返生”培训计划3058人。截至2018年10月份,全市组织开设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汽车维修、民间工艺、农村实用技术、中餐烹饪、现代服务等9个专业大类培训122期,培训人数3652人。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1958人,占培训人数54 %;继续深造454人。太白职教中心通过订单培养,输送4批72人到企业工作,月均工资3500元。2018年,实现当年初、高中毕 业返乡和有学习需求的往届返乡毕业生技能培训全覆盖,培训后就业率稳定在70%以上。
案例:构建咸阳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1234”制现代职业教育格局
咸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咸阳建成西部职教名城的战略目标。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 度,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及5个配套文件,积极构建具有咸阳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1234”制现代职 业教育格局(组建1个联盟,共建2所院校,建立3个集团,建设4个区域职教中心)。
6.3项目引领
6.3.1实施“特色学校”“精品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三大重点建设项目。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陕西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和《陕西省教育事业“追赶超越 ”工作方案》精神,立足全省中职教育实际和发展需要,优化配置,强化基础,突出优势,凸显特色,以重点项目建设凝聚新动能、打造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建立骨干体系,引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促进办学质量全面提高。陕西省于2017年组织实施了“陕西省特色中等职业学校”“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性实训基地”三大重点建设项目。首批遴选陕西省特色中等职业学校10所,每所学校给予100万元省级专项经费支持;首批启动 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0个,每个基地给予200万元省级专项经费支持;首批安排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建设项目20个,分布在全省各地市,每个专业给予80万元财政专项经费支持。省级财政安排专项建设经费4600万元。
表6-5 陕西省首批中职“特色学校”“综合性实训基地”入选学校名单
6.3.2启动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贯彻落实全国 、全省教育大会精神,集中力量打造陕西省中职教育“第一梯队”。依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陕西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5—2020年)》,立足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实际和发展需要,省教育厅制定并印发了《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陕教职办〔2018〕7号)。经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省属中职学校推荐申报、资料初审、专家评审和省教育厅厅务会议审议并公示,决定在眉县职业教育中心、 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等31所学校立项建设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高水平示范校建设实行项目和绩效管理。项目建设周期2年,分档建设,分类支持,形成梯队,2020年12月结项验收并挂 牌。市、县政府统筹推进项目实施,把高水平示范校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工作机制,明确资金、政策等支持办法,重点是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深 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发展技能培训等,同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省教育厅统筹资金予以支持,统筹政策予以倾斜。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开展方案审核、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反馈预警、结项验收,根据建设实效实行差异化支持。省财政安排职教专项资金中,按照要素分配原则安排一定比例用于示范校建设。
6.3.3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近年来,为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各地市以项 目建设为抓手,精准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持续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案例:宝鸡市投资3780万元顺利启动全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建设
2018年,宝鸡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先后投资3780万元顺利启动了全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实施了眉县职教中心汽车类专业实训中心、陈仓区职教中心机械加工专业实训中心、岐山县职教中心西餐专业实训室、千阳县职教中心机器人专业及实训基地、凤翔县职教中心餐饮综合楼、陇县职教中心食宿综合楼建设等项目,全市中等职业教育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基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7.特色创新 2018年,在省、市教育部门强力推动下,各中等职业学校以党建为统领,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以突出特色、创新发展为主线,在学校发展、培养模式、德育教育、“三教”改革、产教融合、为农服务、脱贫攻坚等方面不断探索,取得新的突破。合阳县职教中心以“文明风采德载校园”为主题,把“文明风采”活动和五月校园艺术节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德育教育平台,引导师生追求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塑造优良的文化艺术修养。岚 皋职教中心从专业建设入手,推进职业教育与支柱产业的深度对接,增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探索学校精品专业服务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旬邑职教中围绕“传承非遗文化,服务县域社会发展”战略思路,利用“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中心”对县内群众实施剪纸和唢呐培训,对带动旬邑旅游、拉动旬邑文化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案例7-1:“双师型”教师定、选、培三步建设法——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双师型 ”教师建设案例
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通过认真落实《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陕西省电子与信息学校专业教师培养方案》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秉承“修德、笃学、精技、健体”校训,坚持结合课程建设、教学环境等具体的建设内容,着力于提高教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和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能力,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设计和实践的能力。应用定标准、选优秀、多方式培养、教学过程使用四步法建设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特别是法采用“理实并重、学用并举、校企融合”的方式(图1),多途径的培养“双师”教学团队。目前“双师型”教师 已在学校教学,教学研究,师生大赛等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骨干、模范作用,已经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一、学校基本情况
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是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坐落于西安浐灞生态区,毗邻西安世博园、西安国际港务区。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陕西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学校专业设置立足产业发展,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涵盖加工制造、信息技术、土木工程、资源环境、财经商贸等5 大类16个专业,其中国家示范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办学渠道,经省教育厅批准,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三二连读”五年制 高职联合办学,开设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四个专业。学校毕业生实行“双证书”制度,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中国物流 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中心、Adobe考试认证站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认证机构。基本形成了以中职教育为主,融以五年制高职、短期培训和技能鉴定相结合的 办学格局。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600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双师型”专兼职教师180余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36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依照教育部的诸多文件,职业教育要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关于什么样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没有统一的政策标准,在教育部的各个文件中,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也是各有不同。另外,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也有 差别,地方建设目标差距很大。其标准的相对多样性和政策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各个学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使“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难以实现完善化和规范性操作。资格认证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制度的确立,是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先决条件。
(一)“双师型”教师标准建立
通过我们对现行“双师”政策进行解读,经由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学校自己可以设立“双师型”教师标准。这种标准应从中职学校的实际需要出发,符合中职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诸方面的要求,明确专业教师追求方向。因此,在设置评定标准时应考虑的问题:一是“双师型”教师应该有一个从低到高成长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二是“双师型”教师是“双证 ”与“双能”的高度统一,是“双师”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三是“双师型”教师是突出以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专 业理论水平与实践指导能力相统一的职教教师。基于这些目的,学校制定了《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双师型”教师标准》。(见附件1)
(二)“双师型”教师遴选聘用
评定“双师型”教师 ,是体现职教教师素质的指标 ,又是衡量教师职业教育教学的水平手段。由于社会职业发 展与职业需求是在变化的 ,使得职教教师的教学内容也要变化 ,因而体现在专业教师上这种水平也是变化的。为使“双师型”教师能适应这种变化,“双师型”教师评聘结果,设置有效期为3年,用来保证“双师型”教师所掌握的社会职业发展和职业需求方面知识的有效实用性,以保证教学质量。
学校应组成专门的评审专家组,制定具体评定办法,评审“双师型”教师资格,这种专家组应有相关专业的现场专家参加。学校评聘“双师型”教师工作,应在试点的工作基础上逐步推广,以求得统一的标准。学校在做这项工作时,要根据教学要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细化教学计划,进行课程改革,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与培养高质量的高职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地发展。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
“双师型”教师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双师型”教师要保持这样的 称号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与时俱进。否则,只能是过时的、徒有虚名的双师。由教师发展理论可以知道,“双师型”教师要保持“双师”特色 , 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又具备最新的科技知识和现场实际经验 , 就必须在能力建立要求。双师的培养,就教师个体来说,应有一个培训、学习、锻炼的个人计划 。对参加培训、学习、锻炼的时间、内容、方式等要做出切实可行的安排。学校采用“理实并重、学用并举、校企融合”的方式(图1),多途径的培养“双 师”教学团队。
1.职业道德培养
(1)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要求做到“五个结合”和“三个强化”。五个结合:一要与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二要与治理“慵、懒、散”活动相结合;三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四要与教师教育培训相结合;五要与促进教育教 学质量相结合。三个强化:一是强化领导,加大落实责任力度,明确目标,明确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取得成效;二是强化组织,加大宣传发动力度,掀起“以德修 身促师风,用爱育人铸师魂”的师德师风建设热潮,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强化督查,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学校将采取明察暗访和抽查的形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反面典型事例进行公开处理,并要加大考核力度,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
(2)以活动为载体,形式多样。组织各种职业道德主题活动,师德师风学习讨论活动、师德论坛活动,每人撰写师德师 风建设心得体会文章一篇,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全市教育系统“师德论坛”演讲比赛;通过活动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得到很大提升。
通过职业道德培训培养,使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备了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积极钻研中职教育理论,勇于实践、大胆开拓、求真务实,达到思想过硬、作风正派、有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师风、较高的职业素养。热爱专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乐于奉献。
2.职业教育能力、实践能力提升
(1)论实践并重,提升教师职教理念
通过“送出去”的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工作过程知识、工程实践、专业理论的水平。两年来,选送了4名专业带头人、16名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修访学;4名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选送教师30余人次参加国内专业技术培训与职教理论培训。通过学习,提高了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和职教理念,拓宽了专业教师的职教视野。
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国内职教专家、知名教授、行业企业专家10余人次来校举行专题培训会、研讨会。同时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等项目建设活动。每学期从企业聘请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兼职教师,从电子信息产新材料、新工艺、新方向等方面做专题讲座。通过以上活动不但是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加切近企业需求,提升了教师职业教育理念的同时,也使教师较好地掌握了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知识。两年来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累累。
(2)学做用并举,提高教师执教能力
结合各个专业建设,把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和任务建设与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相结合,在 教师层面应用“学、做、用”并举的培养方式,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同时,在遴选和确定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时,明确相关教师的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任务和目标,引导和鼓励教师参与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师在教改实践中,运用职教理论,开发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方案,成为驾驭职业 教育教学过程的能手。
同时在专业科教师岗位考核管理中,规定每位专业教师完成一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任务,参加对应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或实践能力考核,并且将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任务与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挂钩,进一步增强了教师学习和参与教学改革的动力和压力。
(3)校企融合,形成教师团队合力
依托校企深度合作企业,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成立以企业行业的技术与管理专家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共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工作;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实训室建设、专业资源库建设等工作;从行业企业共聘请兼技术管理人员、兼职教师10余名,合作开发完成本专业教学标准5个、课程标准15个,项目课程开发15个,一体化教学环境8个。
(4)学历提升教育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认识学历提升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向学历未达标、专业不对口的教师集中宣传相关 政策,使其进一步认识学历提升、专业成长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作出贡献。进一步强调对教师职称晋升、教师招聘时的学历要求,要求学历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教师都要参加学历提升教育,所学专业原则要与所教的对口。科室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广大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参加学历进修。鼓励教师通过函授、自考、电大开放式学历培训、远程教育学历培训等多途径提高学历层次。
三、“双师型”教师建设成果
多年来年里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培养全面完成示范校建设任务,使专业教师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1.专业带头人聘用培养
根据各个专业不同,在各行业企业中聘用技术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专业人才作为外聘专业带头人,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 进修和学习,使其成为本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在校内各个专业现有教师队伍中选拔1-2 名骨干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对象,通过每年2-3个月进企业实际锻炼、到国内外著名的职业学校学习访问、到企业参与实际的生产活动等措施,在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产教结合,使培养对象达到专业带头人的标准,使他们成为各个行业的专家,能够参与解决各行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要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教研活动,积极参加专业学会、专业教研会等学术组织,吸收和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其有指导本专业课 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等工作的能力。
2.骨干教师培养
选拔校内教师作各专业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并通过国内外业务进修、参加学术研讨会、与企业行业开展技术交流等措施,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提高科研水平,并能帮带青年教师。通过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和指导,围绕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开展核心课程的教学设计,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进行展示与评价。建设期内,每位骨干教师参与完成一门核心课程的整体教学活动。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选派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下企业锻炼,相关教师二年内必须下企业锻炼,每年安排2 名教师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培训和进行技术合作,提高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按照《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暂行办法》,2年内培养5名“双师型”教师,且能够指导年青教师,主持或参与核心课程建设。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陕西省及西安市优质师资资源,积极开展教师互聘工作。制定《外聘教师培训管理办法》,依靠校企合作的企业,每年在企业中聘请1-2名技术骨干、技术总监等专家,经过教学业务培训,教育教学方法学习,使他们掌握教育教学的技术,同时企业中聘请1-2名本行业的专家,发挥他们专业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特点来指导和参与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使专业建设全面发展。
两年来,我们的教师培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于现代职业教育来说还有很多的不足,我们还得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我们的职业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附件1:
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遴选及培养实施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努力造就一批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师德高尚的专业带头人,提升各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实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精神、教育 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培养对象遴选条件
(一)基本条件:
第一条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遵纪守法,具有高校教师资格的在岗被聘人员。
第二条 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
第三条 应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且任职三年以上。
第四条 独立承担该专业四门以上的主干课程。
第五条 受校内或上级主管部门公开表彰奖励(以文件为准)。
第六条 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善于带领和指导团队。
(二)专业条件:
应具备下列条件4条中的2条:
1、在省级学术刊物发表3篇学术论文(含教育科研论文)且为第一作者,或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达1篇学术论文且为 第一作者。或参加省级以上论文交流活动取得三等奖以上者。
2、主编正式出版教材,或参编、参审省级以上正式出版的通用教材,经学术委员会审定评价质量较高。
3、把握专业发展动向,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开发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参加技能竞赛获奖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省级以上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二、培养对象选拔办法
(一)选拔原则。培养对象的确定应遵循"坚持标准,择优选拔"的原则,采取单位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
(二)选拔数量。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是在本专业暂时没有专业带头人的情况下选拔的;一个专业最多设一个专业带头人培养对 象。
(三)选拔程序
1.申报。申报人根据申报要求填写《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申报表》
2.遴选推荐。培养对象以科为基本单位选拔推荐。由校党政领导和专家代表共5-7人组成评议组,在认真审阅本人材料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向学校提出推荐名单,并报送推荐材料。
3.评审。校学术委员会对申报人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学术成就等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培养对象初选名单。
4.批准。教务处向校长办公会汇报评审结果。评审结果经学校批准、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
三、专业带头人培养目标
(一)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善于发挥其整体功能。
(二)业务素质。学术造诣高,熟悉本专业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成果,在省内外同类校校或行业具有较高声誉,是所在专业教学团队的领军人物;教学效果好,在学生评教成绩突出;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主持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
(三)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强,符合双师素质条件;主持本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工作,指导专业学习、实践课程设计或毕业实 习、设计以及省级以上技能大赛等;广泛联专业科(部)业务主管部门、行业学会和企事业单位,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科研、生产与教学相结合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在 开发与建设新专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四)科研及创新能力。组织本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改革和科研推广工作,教科研成果显著。
四、培养的方式及途径
(一)以多种形式参加实践锻炼,包括直接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兼任企业的技术顾问或到政府部门挂职,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二)参加有关培训进修。
(三)主持教学改革和科研技术推广工作。
(四)主持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工作,主持本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以及主编本专业主干课程教材。
(五)主持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六)参加有关学术交流。
(七)指导青年教师。
(八)其他符合本专业实际的培养方式。
五、组织实施
(一)教务处负责宏观指导、协调,各科室具体组织实施。
(二)各科室要根据专业特点,为每一位培养对象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包括总体培养计划和分年度培养计划(每年分别制定),培养计划要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及方法途径、培养时间、培养地点、预期效果等内容,并报教务处备案。
(三)根据个人发展、专业发展和实际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培养经费,用于资助专业带头人进修、学习、科研等活动。培养经费由科室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计划,教务处审核,校长审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凡使用培养经费购买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其财产所有权属学校,专业带头人享有使用权。
(四)各科室要建立专业带头人培养专项档案(一人一档),及时收集、整理在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包括进修培训或实践锻炼鉴定、结业证书、个人总结、课题立项、所取得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发表论文、编写教材、参加学术会议、指导青年教师情况等,保证资料完备可查。
六、其它
(一)专业带头人培养期为两年。
(二)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在本专业无专业带头人时,履行专业带头人职责与权利。
(三)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原办法与本办法中相关内容有不同者,以本办法为准。
(四)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2:
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遴选及培养实施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努力造就一批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师德高尚的骨干教师,提升各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 实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精神、教育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遴选条件
(一)基本条件:
第一条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遵纪守法,具有中职学校教师资格的在岗被聘人员。
第二条 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
第三条 任教时间至少八年。
第四条 独立承担该专业两门以上的主干课程。
第五条 受校内或上级主管部门公开表彰奖励(以文件为准)。
第六条 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善于带领和指导团队。
(二)专业条件:
应具备下列条件4条中的2条:
1、在省级学术刊物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含教育科研论文)且为第一作者,或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达1篇学术论文且为第一作者。或参加省级以上论文交流活动取得三等奖以上者。
2、主编正式出版教材,或参编、参审省级以上正式出版的通用教材,经学术委员会审定评价质量较高。
3、把握专业发展动向,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开发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参加技能竞赛获奖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省级以上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二、培养对象选拔办法
(一)选拔原则:培养对象的确定应遵循“坚持标准,择优选拔”的原则,采取单位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 式进行。
(二)选拔数量:骨干教师选拔推荐数量控制在本部门教师总数的10%左右。
(三)选拔程序。
1.申报。申报人根据申报要求,填写《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申报表》
2.遴选推荐。培养对象以科(部)为基本单位选拔推荐。由校学术委员会评审后,向学校提出推荐名单,并报送推荐材料。
3.评审。校学术委员会对申报人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学术成就等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培养对象初选名单。
4.批准。教务处向校长办公会汇报评审结果。评审结果经学校批准、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三、骨干教师培养目标
(一)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团结同志,善于合作。
(二)业务素质。基础功底扎实,学识水平较高,是所在专业教学团队的骨干;教学效果良好,在学生评教中成绩优秀;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者,参编过本专业主干课程教材(正式出版)。
(三)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强,符合双师素质条件;在本专业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指导专业学习、实践课程设计或毕业实习、设计等以及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四)科研及创新能力。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科研、生产与教学相结合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在开发与建设新专业过程中起重要骨干作用 。
四、培养的方式及途径
(一)以多种形式参加实践锻炼,包括直接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参与企业有关技术攻关及地方经济建设。
(二)参加有关进修培训。
(三)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推广工作。
(四)参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参与本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以及教材的编写工作。
(五)参与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六)参加有关学术交流。
(七)其他符合本专业实际的培养方式。
五、组织实施
(一)教务处负责宏观指导、协调,各科(部)具体组织实施。
(二)各科(部)要根据专业特点,为每一位培养对象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包括总体培养计划和分年度培养计划(每年分别制定),培养计划要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及方法途径、培养时间、培养地点、预期效果等内容,并报教务处备案。
(三)根据个人发展、专业发展和实际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培养经费,用于资助骨干教师进修、学习、科研等活动。培养经费由科(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计划,教务处审核,校长审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凡使用培养经费购买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其财产所有权属学校,骨干教师享有使用权。
(四)各科(部)要建立骨干教师培养专项档案(一人一档),及时收集、整理在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包括进修培训或实践锻炼鉴定、结业证书、个人总结、课题立项、所取得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发表论文、编写教材、参加学术会议、指导青年教师情况等,保证资料完备可查。
六、其它
(一) 骨干教师培养期为二年。
(二)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3: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管理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增强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建设一支理论和技能兼备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优秀人才的目标,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 号)精神、教育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取得双师素质教师资格,全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并稳定在 70%以上。
二、双师教师培养对象遴选条件
第一条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遵纪守法,具有中职学校教师资格的在岗被聘人员。
第二条 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
第三条 任教时间至少三年。
三、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方式与措施
(一)各科在制定年度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时,明确“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目标,制定年度“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确保各科(部)“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逐步达到。
(二)积极拓宽“双师素质”教师人才引进渠道,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通过参与校内实训教学设施和校内外实践教 学基地建设,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三)鼓励教师参加本专业的中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或考试,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鼓励教师参加行业的各类资格证、专业资格证、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证等相关证书的考试和认定。
(四)积极开展教师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选派教师到教育部批准的中职师资培训基地参加专业技能培训;聘请校外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寒、暑假期对教师进行技能方面的专项培训。
(五)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及时了解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
(六)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鼓励教师承担实(验)训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等实践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七)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根据职业岗位对专门人才的要求不断地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构建适应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使教师把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始终渗透到专业技能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八)支持和鼓励专任教师将主持或主要参与的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成果,应用于企业的生产之中,并使之产生社会效益,对取得相应社会荣誉的,学校按相关规定进行表彰奖励。
(九)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兼课教师,聘请企业和社会上的专家做兼职教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中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
四、双师素质教师的职责
(一)每学年应承担一门及以上实践课程(课程设计、实验、实训、生产实习等)的教学工作。
(二)每两年内要参加以下实践活动中的一种:
1.主持(或主要参与)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工程应用项目、开发研究项目,成果已被使用,效益良好或有论文发表。
2.到企业兼职或工作半年(脱产或半脱产),了解行业企业信息,增强行业职业实践能力。
3.主持(或主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并有教材出版或相关论文发表。
4.主持(或主要参与)校级立项的实验、实训室建设,效果良好。
5.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取得市级三等奖以上、或省级三等奖以上、或国家级提名奖。
五、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条件、认定程序
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条件、认定程序按校相关文件执行。
六、其它
(一)对所确认的双师素质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遴选、培养或专业进修、学术交流、外出培训等 方面给予优先。
(二)学校聘用的兼职、外聘“双师素质”教师,由所在科室按本办法实施管理。
(三)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各科室根据本办法制定部门双师素质教师的实施细则及年度培养计划。
案例7-2安康市汉阴县职教中心精准扶贫培训工作案例
汉阴县地处陕西省南部,版图面积1365平方公里,辖10个镇141个行政村,总人口31.3万人,素有油菜花乡、富硒之乡、陕菜之乡、书法之乡的美誉,是享誉世界的“三沈”昆仲(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故里。同时汉阴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
近年来,汉阴县职教中心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优势,探索“对象精准+目标精准+方式精准+内容精准+保障精准”五个精准扶贫路径,综合运用中小学校布局整合暂空置校园、村镇闲置会议室和人社、扶贫等部门的免费培训项目,开展以26 个整体脱贫村和 20 个深度贫困村的建 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对象的扶志和就业技能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其做法引起社会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先后被阳光报、汉阴电视台、汉阴新闻网、安康新闻网、陕西素质教育网多家媒体报道。
汉阴县职教中心的主要做法:一是成立机构,分工协作。成立了由镇政府、教体局、人社局、职教中心四个单位负责人组 成的工作领导小组,搭建了沟通协作的桥梁。明确分工,镇政府负责学员情况摸底分类、学员培训需求摸底调查及组织;职教中心负责根据学员需求及精准扶贫规划制定教学方案、组织编写培训教材、编制授课表、聘请授课教师、组织教学及管理、培训档案汇总及制作;教体局及人社局负责培训项目确定、保障落实工作人员及运行经费、监督培训实施过程。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夯实培训工作,保证工作出实效,农民能实用。二是调查摸底,分析供需。为使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培训前期,各镇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开展入户调查,根据群众的技术需求,逐一摸底登记,按需编班排课分期分批培训。职教中心根据摸底情况,制定教学方案,聘请有农林科技专家和 养殖技术人员组建培训团队。三是走村入户,送培到门。为不误农时,节约群众的参培成本,汉阴职教中心以“便民就近”为原则,在全县8个社区和建立的115个 流动培训点,送培到村,在贫困户家门口开展培训,解决农村贫困劳动力后顾之忧。并通过到户送政策、讲就业,道实惠,提升贫困群众参与培训的动力,增强主动创业就业 意识。对于因特殊原因无法参与培训的学员,则采取送培到户的方式,分类指导他们制定贫困家庭发展计划,增强贫困劳动力的致富信心,激发他们的脱贫斗志。四是志技双扶,分类指导。为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实效,汉阴县积极探索实施“2+5”、“1+1”技能培训模式,将扶志的通识讲座与扶智的技能培训相结合。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扶志通识知识培训以励志教育、党的惠农政策、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农民了解经济发展形势、明确致富方向,强化公民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新民风建设,“321基层综合治理”等培训内容,提高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增强勤劳致富的志气;扶智技能培训,围绕每个贫困户找到一条致富门路、每个适龄劳动力掌握一项增收技术的目标,县职教中心邀请了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专家讲师、集中开展电子商务、烹饪、餐饮服务 、乡村旅游、畜禽养殖、果树修剪、食用菌栽培、动物防疫、果树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修脚、家政服务、月嫂等专业技能培训,把“用得上、能管用”的实 用技术送到老百姓手上,为农民致富增收打开了思路,搭建了桥梁。
近年来,汉阴县共实施“2+5”技能培训5400余人次;自2017年开展“1+1” 培训以来,共在全县10个镇开展培训共67期,培训贫困劳动力4035人。通过各类培训,把“用得上、能管用”的实用技术送到老百姓手上,增加了他们的就业创业门路。同时,引导有能力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激发了县域经济活力,收到良好的成效。据统计,全县9200余名农村劳力转移各类产业实现了“家门口” 就业增收。
案例7-3蒲城县职业教育教育中心课改案例
【背景介绍】
中职学生相对而言文化课基础较差,自我管理能力也较弱,对带课教师来说决不能按部就班、照本宣科。为了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培育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方针,结合学校实际,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易诊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实施过程】
“易诊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师生互换位置,学生讲述——互相分析——教师诊断——发现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此种因材施教的方法是对正式课堂的一种有效的延伸和补充,更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一种切实 可行的措施。目前主要有七种运行方法:
1.师生易位,学生给老师讲,老师诊断,指出学生在思路、方法、步骤以及认识局限等方面存在的疑难,以便明确症结之所在,然后给学生讲解,促使学生融会贯通,活学活用。此法为本教学法的主流方式。
2.学生互讲,一对一、一对多,自我诊断、相互诊断,相互研讨,共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都有差别,让他们在互相讲解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不足,以探讨的方式扬长补短。此法既增进了友谊,也强化了知识,深受学生欢迎。
3.班主任老师跨学科辅导,老师扮演学生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能直接发现学生在学习该科目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和带课老师进行沟通,调整教学方法,弥补知识遗漏。班主任是学生的领头雁,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班主任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乐学,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4.带课教师分层次辅导,教师按照学生基础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程度的小组,然后进行分组分层次教学,增强辅导的针对性,分类推进、循序渐进,效率较高。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应该对大部分学生有所了解,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对于学生在知识点上存在的问题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然后进行指导、突破,循循善诱,学生的进步必然很快。
5.师生班际串讲,使各班之间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具有兼容性的浓厚学习氛围。知识是无尽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只有以更开阔的视野面对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我。
6.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班级微信群,教师随时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给学生进行学习督导,学生也可以随时咨询在学习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当然这个平台主要还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
7.自习扶困双岗制,学校通过周测月考确定重点帮扶对象,然后每节自习安排两个科目老师同时进班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组辅导 。
【特色创新】
通过两年多来的摸索和实践,“易诊课堂”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从操作过程来看,“易诊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1.占用的是自习和课余时间,达到了“轻负高效”效果。
2.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3.反复性,对同一学生或者不同学生可能要进行多次诊断检测、辅导。
4.全方位诊断,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相互诊断。
5.任务驱动,天天清,主要是对当天正式课堂上所进行的内容充分消化吸收。
6.介入信息化手段,使教与学更加方便,效率更高。
【成效与评价】
时代在发展,变革日新月异,只有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深入学生,依据时代和社会的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出适合中职学生不断进步的方法,才能够把教育事业推向更高的台阶。我们认为“易诊课堂”的操作性很强,教学效果好,值得推广。
1.极大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学生更加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问老师问题的现象也越来越 多。
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逐渐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你追我赶,团结紧张的学习研讨氛围。
3.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2016届11名学生参加职教单招本科考试全部录取,2017届27名学生本科上线,2018届58名学 生本科上线。
4.逐年提高的升学人数,切合了广大群众的需求,大大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关注度,推动了学校的招生工作。学校已连续两年招生突破800人次,2020年,学校还首次采用了面试的方式录取新生,有效提升了生源质量。
8.中等职业学校党建工作
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政治意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中职学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提升学校治理能力。
8.1突出党组织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陕西省各中职学校进一步明确党支部职责地位,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增强中小学校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中小学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各校将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创新活动形式,探索实施“党建+德育工作”“党建+师德师风建设”“党建+教学实践”等特色项目,以党建为引领打造育人品牌。
案例:神木职教中心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努力开创学校党的建设新局面
11月24日,神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党总支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全体党员要始终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充分发挥每一个党员 的节点链接作用和党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业务引领作用,让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要以“一抓三促三同 步”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效;搞好“三类五星”评定、实现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建立 “双培养”机制、实行“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创建“星级”党支部,树立先进典型,增强榜样的感染力。
案例:渭南市打造四个一批示范群体创建活动
渭南市率先提出打造四个一批示范群体创建活动,即打造一批标准化党建工作学校示范群体,一批党员教师作风建设示范群体,一批党员教师教育教学骨干示范群体,一批党员教师精准帮扶两困生示范群体,确保学校党组织和党员教师在工作中走在前、作表率。
8.2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学校党支部以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主要内容,组织全体党员深刻领会党的理论、政治主张和原则要求,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坚定了理论信念,提高了党性觉悟。深刻领会党规所明确的政治基准、行为准则,牢固树立了纪律和规矩意识,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
案例:宝鸡市各中等职业学校以提升履职能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监管为主题。以“人人创先争优、建强基层组织”为目标,落实党员发展“三审一评两考核”和“双培双带三培养”制度,重点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名师中发展党员。健全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完善师德建设评估体系,开展服务窗口“三亮三比三评”活动,推行了党员先锋岗、示范岗和责任区,激发了党员干部教师立足岗 位比奉献、做表率、创业绩的精神动力。
案例:旬邑县职业教育中心党支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按照“八有”标准设立了党员活动室。规范整理装订党建资料10余项135类。探索运用网站、QQ、微信、钉钉等媒介载体,构建党建工作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坚持 落实党组织议事决策制度,实行“三务”公开制度。开展承诺、践诺、评诺活动,激励全体党员干部积极落实行动、主动作为。
8.3加强制度建设,纪律作风建设。
全省各中等职业学校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党小组会、支部委员会会议,确定党课 内容;以支部为单位,固定时间,规范内容,使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不断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坚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案例:陕西省城市经济学校召开2018年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签署大会
7月2日,学校召开了2018年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签署大会。党委书记、校长张海花分别与各分管领导签订了《2018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和《2018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明确了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主体。同时要求,各分管领导要分别与分管科室责任人签订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层层压紧压实,确保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8.4助力精准脱贫。
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均按照扶贫指挥部统一安排实施党支部包村、党员包户,助力脱贫攻坚。在校内开展党员教师帮扶“两困生”活动,即一名党员教师帮扶一名贫困学生或学困生,做到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资助,学业上提高。
案例:镇安县职业高级中学党支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三联一创”特色创建活动,即:每名党员联系一个班级、一个宿舍、一名困难学生,创红星党员。以党建促队伍建设、促德育发展、促教学工作、促质量提升。
案例:兴平市职业教育中心党支部校党支部围绕中心构建“党建+业务”模式,切入点 是“4个相结合”,即:做合格党员与提高教育质量相结合,与职教招生相结合,与大家访活动相结合,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对党员、骨干教师提出了对贫困学生 “四个一”的帮扶机制,即:“一天一辅导,一周一谈话,一月一家访,一学期一考核”,确保党组织对建档立卡学生的关爱“一个都不能少 ”。
9.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9.1主要问题
9.1.1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有所动摇
部分市县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出现动摇,高中阶段职业教育规模和占比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提出的“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还有差距,不能满足“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 责”的需要。
9.1.2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上升渠道还不通畅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上升通道通而不畅,存在制度障碍。职业教育选拔考试中职业技能测试的内容比较单一、方式简易,“ 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导向落实还不到位。
9.1.3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动能不足
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布局不尽合理,与区域劳动力需求存在着结构性错位,服务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的专业设置较少。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薄弱,教师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需求。
9.1.4产教融合政策落实不到位
校企合作的支持政策不够明确、有力。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行业产业人力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招生难”“ 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
9.2 改进措施
9.2.1强化中职基础地位。
健全高中阶段招生计划备案审核制度,加强学籍管理和监测分析,开展督导督查,实行绩效挂钩,各市高中阶段招生计划职普比 不得低于4:6,严肃查处违规招生,促进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大体相当,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启动“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建设,实行“资金支持、项目带动、分类管理、动态监管”,打造陕西中职第一梯队。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发展残疾人职业教 育。
9.2.2畅通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成才上升渠道
通过加大技能考试比重,提高“三校生”通过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升入高职的比例。优化职业教育单招本科政策,通过加大技能考试比重、优化技能考试方式、逐步优化招生院校及专业类型等措施,扭转职业教育内容与方式按普通教育进行的倾向。
强化中高职衔接。调整五年制高职结构,制定时间表,稳妥停止本科、高职院校举办的五年一贯制高职;大力发展“3+2”,制定办法,分层次推动“3+2”成为中高职衔接基本制度。
9.2.3双向对接促进产教融合
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配合有关部门制定产教融合实施意见,激励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分类指导,发挥职教集团作用。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型学校。增强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
建立职业教育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与学校共同制定技术技能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行业企业参与培养质量评价。建立人才供需信息平台,搭建校企沟通合作平台,精准促进招生与就业。开展中职招生就业总结分析。紧紧围绕行业办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适用性。
扩大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共同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激励政策和市场化方式促进“四个转化”:将企业转化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将能工巧匠转化为专业课教师,将生产设备转化为生产性实训设施,将企业文化转化为职业精神。探索“1+X”(学历证书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
9.2.4内涵发展提高培养质量
推行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支柱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校企共同设置新专业。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信息平台,扩大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凡是有企业实质性参与举办的新专业,一律备案;对没有企业实质性参与举办的老旧专业(基础性长线专业除外),分步淘汰。
推动建立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准入机制,吸引更多能工巧匠进校园。创新方式,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
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发布质量年报,健全质量保障体系,规范教学管理。优化技能大赛竞赛机制,推动市级大赛全覆盖,以赛促教。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开展教材使用检查。
提升信息化基础能力,推进校园网和数字校园建设。充分利用中职“人人通”综合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组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